心经色空分,它能让我们领悟佛理,应用
2022/12/3 来源:不详中医白癜风的治疗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2899159415006952&wfr=spider&for=pc
佛家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所以就有常用语说:一切随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但为何很多人懂得说,却总是在逆境中无明的烦恼,不能自拔。大多原因是没有去悟,只停留在嘴上言说,却不能理解深意,知行合一。
好比如,我们时长诵读《心经》时,许多人只存在意念中佛历加持,所以处在无明烦恼的时候,诵持《心经》感应颇深。但其实,在意念中佛力加持的同时,能够理解经典中的意思也很重要。当你正信佛陀言教,懂得见地与功夫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在生活中必然就有收获。所以,就如当代《生活禅》倡导的,要人们懂得“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例如,常诵的心经,我们要如何体悟,应用之生活呢?那就要懂得领悟佛理,在正知正见的同时,精进不一,即有收获。前文,我们讲述了《心经》总纲分首段落。本文大茶经就来分享与探讨《心经》中的“色空分。”它又能让我们领悟佛理,享用在当下,应用之生活。
《心经》的“色空分”原文说:“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即是佛陀的大弟子舍利佛,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因他持戒多闻,敏捷智慧,善解佛法,所以被称为“智慧第一。”
色不异空。“色”即形色之意,色身等,平常我们称为物质。也可以认为是一切有形有相的东西,就是一切物质形态。佛家的“空”并非指没有,它与佛教的缘起定律有息息相关的联系。缘起定律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
所以,借用大德的理解来说:“‘空’是实相,实然之相,实然本体。空是绝对的相待性。而相待性是世界的真相,是它的依止。世间一切事物无不具有相待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无不依止于相待性,离却相待,也就是离却了‘空’,事物就会堕入虚无,堕入真正的无根无据无着落。”
佛家的“空”是般若经典中的核心,如我们简单地理解,“色”是物质,空就是非物质的。色是可以看到的,“空”就是就看不到的;色如果是我们能听得到的,空就是听不到的;色如我们能闻得到的,空就就是闻不到的。
也就是说,如果想把握好事物的真相,如我们要求解脱,就不应该绝对地把自己与现实世界对立,诸事不管,如很多人认为的厌世,这就是错误的。相反,在佛家看来,我们更应当深入世间,行菩萨道,帮助众生利益大众,能做到“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关于“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有人把红楼梦的一句解释来形容,也似乎比较贴切,即“假作真时真亦假,无源为有处有还无。”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们打开佛学大辞典说:“色者有形之万物。此等万物,为因缘所生者,非本来实有故是空也,是谓之色即是空。即是指事物当体而言。是就五蕴说有空即之理也。然则自实性言之,为色即是空(名之为真谛),自因缘言之,则为空即是色(谓之俗谛),而皆曰即是者,示不二也。”
空与色本来就是不可以分为二。我们的“色身”本是四大和合而成,自体就是空,本来就含有相对性。好比如我们开文说的,世间的任何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它都有相待性和依赖性,本来就是假,就是幻。只是我们因为迷昧真性,以假为实,执色身为我所有,于是有了起惑造业,有了贪恋物质的心。
关于色与空,用文字去理解,有许多解释刚要。倘若我们若能懂得“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思,我们就能领悟佛理,应用之生活!
但体悟真理之见,不管如何离不开佛陀证悟所说的“缘起”定律。也因此,当我们懂得一切事物本“空,”皆是因缘和合而成,就有了起因与后果。所以,我们做什么事,就要懂得因果定律;懂得“空与色”之理,心中的疑惑与所造的业,就要懂得其心忏悔,不起分别贪恋之心,心自然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