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草书肚痛贴这样去写,会让你很快上
2025/7/5 来源:不详白癜风医院为您一查到底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416/x9oig8v.html
众所周知,唐代的楷书、行草、狂草都是比较出名,在当时张、怀二人的狂草艺术是古代书法史的两座高峰,那么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张旭。张旭,字伯高,唐中期苏州人,其书法,早年笔摹心追习于舅父陆彦远,而陆彦远又是传承“二王”书法精到之人,可见是王派体系的书风。张旭的作品为《郎官石记序》,草书方面,《千字文》、《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古诗四帖》、《肚痛帖》等。今天,我们来说张旭草书《肚痛贴》:
张旭《肚痛帖》,高34厘米,宽41厘米。北宋嘉祐三年()摹刻,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内容是因为他忽然肚痛,欲服药的事。总的书写形式是常用的便条信札一类。
在用笔上,草书的用笔,重要因素和其他书体一样,不外乎是注重线条的质感,而草书线条的质感、用笔方法,古人做了很多的经验总结。张旭的用笔,使转顿挫,有着丰富的变化,刚劲有力,有隶书笔意,中锋为主,辅之以铺毫,在线条的末端时常出现一些偏锋,但会立刻转为中锋,这种转换自然且美观。
在结字上,草书的结字,也叫草法,是古人书写升华到总结,约定俗成的。无论偏旁部首,钩纡盘施都有一定的结字规矩。其笔势更为连贯,字的外部舒朗开阔,内部则紧凑有张力,因而十分稳健。行间的间距,疏密的安排布局十分得当,相互穿插呼应,过渡自然且和谐统一。
在书写节奏上,从书写状态上看,“忽肚痛”三字漫不经心,凝重不呆板;“不可堪”上钩下连,提笔另起一行书写“不知”二字(行换意连,这是一般写行草书的人,最易被忽视的方法),再重新濡墨,将笔锋下按,写出“是冷热所”之后,调整中锋,千回百转,一气呵成。
综上所述,当今书法这一艺术门类在广大群众中研习相当普及,《古诗四帖》不乏为学书的极好范本。
(注:文字与图片均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