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中,佛两次讲稀有之人,其实

2023/10/10 来源:不详

《金刚经》中,佛有两次讲到“稀有之人”,但他的目的并不是要讲“稀有之人”,他真正想讲的其实就这2个字:自度!

佛像

众生因自度而成佛,因不能自度而成众生。自度也是自悟。因此《金刚经》中佛如此告诉须菩提: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佛即对稀有之人再作讲解:后世若有人听闻此经而不惊、不怖、不畏,此人必是稀有之人。因为此经无相,一切相不立,所以有相之人必因此而惊恐怖是。而闻言即定者,已得实相,故非有相之人。

什么意思呢?他的意思是:这个人觉悟成佛的原因不是佛度的而是他自度的,所以他才“甚为希有因为佛所说的觉悟,并不是说一定是佛度的,而是觉悟者自度。

因为佛并度人,也度不了人,如果佛仍有度,那也是着度相,不是佛了。正因为佛知道了这样的道理。所以他才告诉须菩提,真正能够觉悟的都是自度之人,能够自度的人非常罕见,因此才称为稀有之人。

佛说法就是波罗蜜,但只有知波罗蜜即非波罗蜜,是名波罗蜜者,才能得波罗蜜,这样的人才能够真正的体会佛说,所以“甚为希有”。

所谓第一波罗蜜,其“第一”二字也含有隐显二义:显义是波罗蜜的有相排序,即所谓布施波罗蜜;隐义则是第一义,即于第一义而度。唯此第一义,没有第二义,能如此自度的人,当然“甚为希有。

在显说上,佛说六波罗蜜,其中布施波罗蜜为第一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为第六波罗蜜。布施的真义是法布施,并非物布施。所以当年梁武帝的布施就是物布施,因此达摩祖师才说并无功德。

因为物布施无助于人的觉悟,不能度人,因此物布施并非是佛布施的目的。佛真正的布施是法布施,以法度人,非以法度人,实为人自度,是名以法度人。为什么?因为以智慧至彼岸,并非真的有彼岸可以到达,所以以智慧自觉为彼岸,是名智慧至彼岸。

那么所说的智慧是谁的智慧呢?不是佛的,而是度者自己的智慧。度者以智慧为度,智慧是他自度之舟,故无智慧则无舟,不能度。所以无智慧者,必待其智慧增长才能得度。

因此所有觉悟的人,都是自己悟的,别人帮不了,佛也帮不了,只能靠他自己。因为所度之处,只在自处,不在他处。如果真的以为有他处,那只能说是邪度。若真的有法可以度人,那也是邪法。

所以等待佛来度你。虽千万年,也不会得度。因此佛讲此经,就是法布施。佛为须菩提所说,也是法布施。

而佛以法布施度人,最终还是教人自度。若有人能闻经而悟,其人本身已到了无相的境地,已能自度,故为稀有。

佛法布施,非有法施;佛法度人,非有人度。故是名布施,是名佛法是名度人。所以佛说是名第一波罗蜜。所以“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波罗蜜”,这才是真正的布施波罗蜜,也是般若波罗蜜。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专讲般若波罗蜜的。所以佛讲布施波罗蜜,即是讲般若波罗蜜;佛讲一切,皆是讲般若波罗蜜。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63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