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里的三句话,读得越多,开悟越快
2023/10/8 来源:不详《金刚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精华,经中有言:“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由此可见它在佛教中的地位。从东晋到唐代,历朝译经家先后六次翻译《金刚经》,其中以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流传最广。禅宗自六祖慧能开始,就以《金刚经》印证参禅者所悟是否契合佛智,它也成为了检验僧俗两众弟子是否“开悟”的标准。昭明太子分《金刚经》为三十二品,只要一念相应,每一品都能使人开悟。本文就说三则自身感悟最深的经句,以期与同参共沾法露。
其一,以今是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门中有句话,叫作“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如何是随缘呢?生活中有善知识辅助,我们诵经礼佛,行善积德,这是在助缘中消业障。但是,佛也告诫世人,假如有人读诵、宣讲《金刚经》却遭人轻慢,这是因为过去作恶造业,果报本应在恶道,如今业障得以消灭,将来会得无上正等正觉。业障重时,福德不会现前,没有福报,别人自然会轻视自己。
所以,诵经却被人轻视,那是业障消除,福报上升的表现,也就是在逆缘中消业障。比如很多时候我们进寺院,发现出家师父对有的弟子谦和,对有的弟子严厉,我们心中要有觉悟,受人轻慢,是在逆缘中除业障。
其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有许多佛学文章谈“无住生心”,不过读来如隔靴搔痒,不得要旨。禅宗与其他宗门最大的不同在于直指人心,顿悟成佛。《华严经疏》卷二有言:“但一念不生即名为佛,不依地位渐次而说故立为顿。”莲荷打禅七时,班首师父告诫僧俗弟子:“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可是,人心就是这么奇特,你越去降伏压制它,越想让它停歇下来,它越要去攀缘。
经疏中早就告诉我们,“一念不生”即名为佛,可是我们还想要压制降伏,凭空就又起了一个妄念。祖师叫我们参话头,“念佛者”是谁,真的是去追这个问题吗?学佛又不是“十万个为什么”。何为“话头”,一句话讲出来,只有“话尾”,当我们观照当下一念时,它早已成过去了。所以禅宗不立文字,什么人我众生寿者,有什么好解释的,越解释越执著、越分别。言语道断,离开语言,无住生心,心行灭处,不开悟也差不多了。
其三,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句经文,将世间的有为法的特点,简单明了说了出来。何为有为法呢?有为,即是造作,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譬如有形的事物,无形的文字语言,乃至亲属朋友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都属于世间的有为法。它们随因缘聚合而生,又随因缘分散而灭。所以,有为法是不长久的,犹如梦幻泡影。
但是有为法的虚幻不实下面,却是真如、佛性、真心,有为法如同水泡,无为法则是水。《华严经》中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眼前的虚幻,都是心行的变现。但世人因无明愚痴,被假象所迷,产生贪恋执著,一旦它们发生变化,人生就会诸苦云集。
世间至为坚硬者,莫如金刚,《金刚经》正是以此比喻道心坚固,破除愚痴无明,扫除世间烦恼。当然,上面三句经文,仅是一家之言,诸位师兄在哪句经文中最为受益呢?不妨与一众同参分享。南无阿弥陀佛。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