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一意读心经,念念清净无烦恼兰

2023/6/2 来源:不详

中华文化受儒释道三家影响巨大,其中佛教发源于印度,而兴盛于中华大地。佛学经典中,《心经》的地位举足轻重。《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经只有字,言简意赅,读来令人念念生清净,忘却世间一切烦恼。

佛教名山九华山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一念清净,众生是佛;一念烦恼,佛是众生。人人皆有佛性,众生若能悉心观照内心时时涌起的念头,断除贪痴嗔怒疑等等恶念,便能让内心清净,心如止水。生活中的种种烦恼自然会离自己越来越远,内心远离了烦恼业碍的干扰,我们自然可以了达自性,就可以搞清楚生活中一切苦恼的来源,从而走向般若智慧的彼岸。

一念清净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舍利子

我们的五官所感受的一切物质世界都是虚无缥缈的,我们若执着于这个表相世界,我们就不能正确认识这个世界,我们所有的苦恼都来源于对物质世界的种种痴迷。我们羡慕别人拥有的一切,我们一直在追逐梦想,可是追来追去,我们的欲望之火却越烧越旺,正所谓:“有求皆苦,无欲则刚。我们渴望长生不老,可是世人谁不经历生老病死。所以对自己以及世界的认识构成我们人生最基本的价值取向,而这些价值选择就是我们痛苦的根源。我们所苦苦追寻的,不过是梦幻泡影。

欲望之火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如果我们能够读懂《心经》所阐述的佛理,我们就不会被世间的种种表相迷惑,内心时时可以有清净、内有有了清净,般若智慧也就会在你的心田滋生。心无挂碍,犹如虚空,内心明澈如明镜照心,世间的一切事情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烦恼也就没有机会生发了。

一念清净

《心经》的佛理,深奥不凡,正所谓:”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如果我们只纠结于文字所述,自然会执着于某一境相而心生烦恼。佛家所讲是利益众生的,如果我们时时刻刻只想到自己,永远不会开悟。如果我们能在行动上彻底忘记自己,把利益众生的事情放在首位,我们不会有时间烦恼的。也可以说利益众生就极乐,就是般若!或许只有渡人渡己才是我们在行动上应该有所体现的!

利益众生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50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