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老人心经是一乘法,是教我们直下成
2023/5/31 来源:不详中科白癜风医院践行公益事业 http://m.39.net/news/a_5972929.html?ivk_sa=1024320u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心经》是一乘法,是教我们直下成佛的捷径。要成佛,就必须革除凡夫的一切执着陋习,方能上上升进。这就象改革一样,先从底层下手,然后升级扩大,方能尽其全功。所以,佛先从革凡夫的命下手,为空却凡夫的“十二处”(六根六尘)法,而告诫我们:“无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无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这句经文是由前句“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承贯而下的,而前句又是“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延续下来的着重语。既然诸法空相,没有生灭、垢净、增减,五蕴法既无,十二处法当然也随之而无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能生者谓之“根”,根能生枝叶,眼根能生眼识,耳根能生耳识,乃至意根能生意识。
六根中眼耳鼻舌身五根是身体所具有的生理器官,是由物质组成的,是有相的,故为色根。意根属于思想、精神作用,是无相的,故为心根。色根又谓之“浮尘根”,心根又谓之“胜义根”。身体既是四大假合之体,空无所有,六根又何有之?身体包括这五根生理器官,乃是由父母精血交合而成,因缘和合而有,缘生性空,无自性、无实体,如梦幻泡影,了不可得,故云“无眼耳鼻舌身意”。“无”乃“空”之意,即六根皆空。空其浮尘根、胜义根,故能破我执,证我空之理。
“无色声香味触法”,是六尘皆空之意。尘又名为“境”,能染污心性,犹如尘埃一样,使其本来面目由于六尘所盖而无法显现。万有诸法虽多,均为四大所显。无知的器世间,诸如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草木森林等等。有知的有情世间,诸如人类、飞禽、走兽等等。归纳起来不外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所谓色尘者,就是眼根所对、四大所显的情器世间中,一切以色相为体的境;声尘者,即是耳根所对、四大所显的情器世间中,以声响为体的境;香尘者,则是鼻根所对、四大所显的情器世间中,以诸气味为体的境;味尘者,则是舌根所对、四大所显的情器世间中,以诸味道为体的境;触尘者,则是身根所对、四大所显的情器世间中,以接触感受为体的境;法尘者,乃是眼耳鼻舌身五根,每一根对境时,意根也随之而加以分别,所落谢的影子,存放于意地之中。
法尘摄世间一切有形有相和无形无相。例如日常生活中,眼所见过的一切色境、耳听过的音声、舌尝过的味道等等,五尘之境虽早已过去,但在心中却能浮想回忆起来,或者再遇此境时,即能分别出来。这些记忆的存留,谓之法尘,是心意所想,是起心动念之因。
当五根对境时,往往摄入意根而起分别,意根有起分别之用。比如:眼根见色时,则因六根相应的分别,故有色相。耳有分别,故有声相。舌有分别,则有味相……每起一根,意根则同时相应分别而起之,由此而生色声香味触法。倘若五根对境时,意根不起分别,则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则无色声香味触法也。犹如镜照诸物,物去镜空,物来镜映。这就是说,前五根对境时,意根不随之分别,那就是现量而不是比量。
若不执、不住五根所对的幻化之相,此乃无相之境。由此则空其浮尘根,而入胜义根之妙用,即起般若之慧观。又如前述之,六根尚且空,又何来六尘呢?故无色声香味触法。
──自元音老人《心经抉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