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上的禅宗思想,细谈禅宗思想对古代日
2023/3/30 来源:不详白癜风怎么控制扩散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194009.html
自南北朝时期,以一苇渡江的达摩祖师就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创立了禅宗,到了唐朝弘忍大师时,禅宗得到兴盛,后来禅宗分为神秀的“渐悟”派和六祖慧能的“顿悟”派。到了南宋时期,禅宗通过日本僧人传入日本。禅宗最先以《楞伽经》为主要经典,认为万事万物皆是由人心所产生,所以只有摒除杂念,才能觉悟成佛。
到了弘忍大师开始以《金刚经》为依据,教育人们不可执着。当时中国有很多通过禅修而往生净土不退成佛的案例。作为印度的产物,属于世界的资源,佛教不仅深深影响我国,对其他国家的方方面面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禅宗思想对古代日本的水墨画就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
一、禅宗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佛教自印度传入后,为了能让中国人了解和接受佛法,佛教就开始与中国本土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等文化思想相融合,并发展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学派和宗派。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影响较大有八大宗派,三轮宗、天台宗、法相唯识宗、华严宗、律宗、禅宗、密宗和净土宗,各宗派虽然产生时间上不同,但都在唐朝统一,经济繁荣和统治阶级的支持下,都开始逐渐兴盛,并代代相传,绵延不绝,形成了各自一代又一代的祖师。其中禅宗思想从达摩祖师开始就在中国人的心中根深蒂固,对人们的生活形成不可小觑的积极的影响。
禅即禅那,意为沉思、静虑。禅宗的起源据传是“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教外别传”,这点它与其他依据佛教经典教义的宗派不同,禅宗由释迦牟尼佛所传,后来传到第二十八代的菩提达摩,再经由达摩祖师传给后来的祖师。菩提达摩自南北朝时期来到我国的嵩山少林寺,他把早期中国的“涅槃解脱”思想和“我”、“心”相联系,强调自性心,解决了“无我”和“轮回解脱”的矛盾。
达摩根据《楞伽经》创立了“达摩禅”,经慧可禅师、僧璨禅师、道信禅师和弘忍禅师传承和发扬,禅宗有了坚实的基础,到六祖慧能时期,一改往昔祖师大德所推广的《楞伽经》、《般若经》、《金刚经》等诸多般若经典,推行专修《金刚经》,建立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学派,这样经过修行得道的弟子很多,《六祖坛经》至今影响深远。
因为北方神秀传播的“渐悟”学派是“北宗”,慧能祖师的禅法主要在我国南部传播,因此也称为“南宗”。慧能大师以后,禅宗又分为五个学派,分别是临济宗、云门宗、沩仰宗、曹洞宗和法眼宗。禅宗因为简单易修,在唐朝中后期逐渐风靡全国,成为主流宗派,并逐渐传入其他国家。
二、禅宗思想的内涵浅析
1、禅宗自性论思想的产生
禅宗思想一方面是自性论,禅宗很多地方都提到自性,强调要明自心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里心即佛心,性即佛性。那么见性成佛的意思是什么呢?据《五灯会元》中所提到的,云居智禅师解释见性成佛是,一个心地清净的人,没有高低、贵贱、净秽、有无等分别。这样明白地照见,就是见性,性就是佛,所以称为明心见性。
《涅槃经》中说,如果定力足够,智慧缺乏,就只会增长无明,如果智慧足够,而缺乏定力,那么就会增长邪知邪见,所以只有智慧和定力同步进行才能见性成佛。禅宗认为,见性之人,知道一切皆是幻象,所以能够无住,随缘而说,随缘起用,心地清净无着。禅宗自性论思想,认为一切皆禅,行住坐卧,都能任运自如。这种思想对传统的绘画提供了新的方式,随着禅宗自性论思想对水墨画画师的影响,对日本水墨画风格的转变和塑造奠定了先进的理论基础。
2、禅宗不立文字思想的原因
禅宗不立文字而有言说,认为一切不可说,所以有时弟子问禅师禅的相关道理时,禅师会以一种看似与佛教教法相违背的行为来对答,或者是一种比喻,甚至看似毫无瓜葛的话来解释。这如果弟子明白了禅师意思就能顿悟。所以禅可以离开文字束缚,显示出它内涵的丰富性。慧能法师有个弟子马祖,曾经有僧人问他:“为什么说即心即佛?”马祖就说为了不让小孩哭,僧人又问小孩不哭了以后呢?马祖说“非心非佛”。
这让人听说莫衷一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如果深思也明白禅的道理。语言是无法全面表达禅理的,因此它不立文字,强调个人感悟。禅宗认为真如自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师父用手指月,众生就执着手,师父用文字表达佛理,众生就执着文字,忽略佛理,所以不立文字可以不受文字等约束。这种思想使日本水墨画绘画者把自身感悟通过绘画表达出来,把自己对禅不立文字的思想也与画作融会贯通。
3、禅宗的顿悟思想
禅宗顿悟思想以刹那即永恒,永恒即刹那为理论依据,《大慧语录》上说“学道除了悟,没有其他别的办法。”悟即感悟、会悟、领悟、觉悟。佛陀在世时拈花一笑,迦叶尊者领会微笑,这就是禅宗“以心传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思想。
慧能禅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语道破世间万物的根本性质是空无自性的,是虚幻不实的,是自性的流露,是瞬间即永恒,以此为修行的理论依据,使修行者心如止水,不起波澜,顿悟成佛。顿悟是一种修行方法,也是一种修行境界,对日本的水墨画影响较深,画师受顿悟思想的影响对每个瞬间都十分重视,并把每个瞬间的体会和思想融入水墨画中。
禅宗的自性论、不立文字和顿悟思想使日本水墨画有了禅的意境,绘画者只凭借感性而非理性思维进行画作,使自我感悟融入水墨画,而非直观体现水墨画的主体。绘画者运用苍劲有力与委婉柔和的线条相结合,使画作反映自身的体会,表现了禅意的自性清净之美。
三、禅宗思想对水墨画发展的影响
日本作为我国的邻国,禅宗在奈良时期就已经传入日本,但当时影响面有限,皈依之人很少,后来弘忍大师的弟子神秀再一次把禅宗传向日本,把渐悟的北宗禅法传给了日本大安寺的行表大师,行表大师又传给最澄大师。到了承安初年,睿山的觉阿来到我国的宋朝学习佛法,回国创立了临济禅,从此经常有日本僧人到中国学习佛法,回国后积极参与传法,因此禅宗在日本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于年,日本人明庵荣正式创立了日本禅宗。
宋元时期,由于受到中国水墨画和禅宗思想,水墨画在日本开始出现,并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