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中色不异空和四大皆空的空

2025/5/23 来源:不详

我们都知道,《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有“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经典句子。另外大家还经常会说到“四大皆空”。那么这些句子里的“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依据缘起论,人和事物都是依因缘而产生和消亡的,人要经历生、老、病、死,要在六道中轮回,事物则要因为缘而变化,连世界本身也在运动和变化之中,所以原始佛教把这种世间所有人和事物都不会永恒存在的状态称为“空”,“空”的观念在佛教理论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佛教之所以特别强调空的观念,一方面是因为佛教中认为空是一切事物的实相,另一方面则是佛教要用空的观念用与外道思想作战。正是通过空的观念,佛教尽情驳斥了外道提出的一切事物都是独立存在、长久不变的思想。例如大乘佛教的中观学派,正是用空的观念与外道论战,横扫中外,战无不胜。

佛教发展到部派佛教阶段,小乘佛教各派对惺纩的观念产生了诸多不同的意见,但总体而言,他们对“空”的理解多是侧重于现在的东西将来会不存在或以前的东西现在不存在的角度。到了大乘佛教时期,大乘佛教对“空”的认识产生了很大的不同。他们主要强调“体空”的观念,认为事物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空”,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而产生,没有什么“不空”的事物。此外,大乘佛教还认为,既然事物本身就是“空”,那人们对事物的观感从本质上也是不真实的,也是“空”的。

关于空的观念,我们往往陷入这样的误区:

提到佛教空的观念,我们经常听到“四大皆空”的说法,许多人或是把它理解为洒、色、财、气皆空,或是解释为人生到头就是一场空的意思,但事实上.这些理解并不正确。其实,所谓“四大”在彿教中指的是地、水、火、风四种元素。在古印度的诸多学派的理论中,这涊大元素被认为是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其中“地”指的是坚性的元素,“水”指的是湿性的元素,“火”指的是暖性的元素,“风”指的是流动性的元素。

大乘佛教形成后,沿用了印度原有的思想而加以深刻化,提出了地、水、火、风这四种组成世界的元素都是空虚的,进而指出了这个世界也是空虚的。

而在中国,许多人更是误解了四大皆空的意思,并用四大皆空来作及时行乐或消极处世的依据,这更是完全扭曲了“四大皆空”的本意。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96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