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所说的智慧是什么怎样才能获取智慧

2023/5/5 来源:不详

在没有学佛、修行之前,我们是“愚痴”的,被世界假象所迷;被世间的各种幻境而惑。于是在这个五浊恶世中沉浮,生出各种各样的妄想,痴迷于财色名食睡;被贪嗔痴慢疑覆盖了本来清净的自性,在六道中往复不息;迁流于世俗的“业海”之中,还“傻乎乎”的乐此不疲,真是可怜、可悲、可叹。我们众生因为五蕴不空,把一切假象认为实有,以自我为中心,辐射周围之幻境,拼命去求,有的就是接触到了佛法,也是以我相去攀缘,去求福报,把佛菩萨当作“财神”、“福神”,去求得利益。其实佛菩萨也真是福神、财神,不过你不如法地去求,没有智慧地去妄,怎么会得到呢!

智慧可得

我们众生是带着肉身在世间生活的,只要你起心动念,思维说话,就有业力在循环。修行有成就,身心证空灵的修行者,会时刻觉知自己的言行。随着内心越来越纯洁,对世间自我的起心动念就越来越明了。过去无法察觉到的,精微细腻的情绪,潜藏不露的心念,就会暴露出来,修行是心灵不间断的净化过程。净化心灵的目的就是要到达“彼岸”,这个彼岸就是菩提、就是智慧。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重复熏习,使自己的智慧不断明了,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佛性具足,智慧具足,本性纯净,这也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一念觉就是智慧

大乘菩萨第一义谛智慧的修证极为困难,必须无量劫中在无量佛所种诸善根才有可能;还要福德因缘具足,并且遇到善知识,亲近修学;最后才能在因缘成熟之后由善知识相助,才会有机缘悟入。悟入法界实相如来藏心之后,就初步具有般若总相智,但这仍需要能够安住不退转,才算是真正具有此总相智,这也是大乘菩萨极重要的修证。无为法智慧的修证,是我们佛弟子梦寐以求的事,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经说:“必须累劫一心恭敬求”。所以很多穷尽一生,努力参究而不得入者,为数的确不少。所以我们要做长期努力、准备才好。虽是如此,也不要气馁,可能你已经累劫修行了,已经具备善根因缘了,可能这一世就能觉悟、成就了呢!

般若智慧,靠参能得到吗?

知道了佛说的智慧就是圆满的自性,就是成佛得道的菩提,就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解脱。那么怎么修证获取这种智慧呢?我们世间众生要发愿、发起无上菩提之心,才是获取智慧的方式方法。发心以后要不计一切为正法付出,尽力之后就交给佛菩萨或是善知识去决定,该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求不到。我们一定要有正确的求法心态。何为法?法就是性净之理。性即自性,自性清净之真理,就是宇宙间的真理;宇宙间的真理,迷时是生死,悟是涅槃;迷,是众生;悟,是诸佛。

一念迷就是愚痴

获取智慧除了发愿以外,还要“无我”修行,这个无我就是不着相来修行,《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十法界无一是实法,若有实法,皆是虚妄相。这是世间的真理,不可以虚妄之相见如来,应从无相无不相之理见如来。世间一切相皆系妄境,本无所有,故名无相。何谓无不相?十界十如之法,应用无方,自在无碍,故名无不相。我们修行中,不能落在这个相上修行,落在相上就会执着于自我,一事无成,在自己的觉知心中就会充满着贪、嗔、痴、慢、疑等种种烦恼。这样是得不到智慧的。这个不著相修行,也是最主要的,无论修持哪一个法门,都应该无我,这样才能成就,但是也不要落在这个“无我”上,落在上面也是一种着相了,要无我无无我。其中“滋味”只能自己体会。

日出破诸暗,智慧除无明

在修行的道路上,证的智慧是不容易的事。我们众生只是一个假名,无有实体,众生就是贪嗔痴,贪何曾有实体,对物说贪,离开这个物何来贪一说,是故贪就是一个假名。众生无生,实相现前;诸相非相,法身现前。法体空寂无相可得,故无有实;在空寂体中,具有恒河沙清净功德,用心不匮,故亦无虚。“念佛法门”,是简单易行的法门,要想在这个法门上得到成就,也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才行。达到有念无念,一念相如,这是最高境界,我们学佛众生,在没有得闻其他佛法的熏修下,这个念佛法门无疑是最好的法门了,无论什么样的年龄、什么样的文化,都能相应,而且能够往生净土,先解决生死轮回再说,在那里再好好修行,或成缘觉、或成阿罗汉、乃至菩萨果位。

求学闻法得到智慧

解决智慧问题,其实就解决了生死,解决了心性,『清净平等是福,觉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修行能够得到神通光明,就是得到了智慧,得到了福德,智慧和福德相辅相成。古人所谓福至心灵,福报现前,智慧开了,心就灵了,反过来,心灵了,福就到了。在大乘佛法里,观世音菩萨代表慈悲,就是福至,大势至菩萨代表智慧。智慧有多么重要呢?祖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所以说,有慈悲,有方便,没有智慧是不行的。智慧从哪里来?两个因缘,一个是“善根福德”,有深厚善根,有大福德,这种因缘自性般若会现前。另外一个,要是没有这种善根福德,那就要经过求学闻法得到智慧。有时候我们修行很久了还是得不到智慧,那是因为你没有放下,没有放下分别、执着,没有放下贪嗔痴,以假为真的缘故。一旦放下了,清净平等觉就现前了,也就得到智慧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47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