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逸佛学50讲笔记今天我又博学了一
2023/5/2 来源:不详基本信息:
全名:《熊逸·佛学50讲》
讲师:熊逸,思想隐士(我也是:???)
来源:得到
价值:学费99元+听课时间+笔记时间
这课一共55讲,我目前听到17讲。所以笔记也只整理到17讲哈。
关于佛学的一些常识性困惑,比如什么叫五蕴,什么叫相,什么叫四大皆空,都可以在这里得到解答。
03课
佛学看世界的基本态度:乐观厌世。
解释:活在世上就是受罪,人生不值得活。但自杀也解决不了问题,因为会进入六道轮回继续受苦。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人都是永生,所有人都在苦海。唯一的解救之道就是佛学。所以佛教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04课
佛学的底层认知:缘起性空。
解释:万事万物因某种因缘而起,每时每刻都处于变化当中。
“缘起”就是因果论。“性空”,就是无常。
缺陷:强调因果论,就是宿命论,等于否认了“我”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会让行为主体和自由意志失去意义:那“我”到底是什么呢?
07课
佛学基本概念:无我。
解释:从“缘起性空”推导而来。所谓我,只是一个集合名词,本质上是无数细小单元在刹那间的聚散离合。如果说当下的我是我,那么前一刹那和后一刹那还是我吗,明明已经变化了呀?所以本质上,是无我。
缺陷:引发一个问题,六道轮回的主体是谁?佛陀没有回答。
轮回业报适合印度国情。印度四大种族。
08课
忒修斯之船是什么意思?
雅典有一艘帆船叫忒修斯,被当成圣物供奉。几百年间,朽烂的船板不断被换成新的,直至全身没有一个原来的零件。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的忒修斯之船还是原来的那艘吗?
这可以带给我们两个方向的思考:
(1)是不是要有某些本质性、规定性的特质成为我们判断是非的依据;
(2)所谓本质性、规定性的东西,在物质性的世界里是否根本就不存在?
佛学有没有什么本质性的东西呢?
佛陀为了让佛法保持纯正性,提出了“四法印”。这是辨别教义真伪的四个原则。
四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有漏皆苦。
09课
五蕴皆空的蕴:万事万物都是复数形式,任何一个就是一堆,一堆,就是“蕴”。可以理解成是数量单位。
五蕴,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其中色蕴的色,指物质世界。色即是空,是指世间万物皆为空。其他四蕴,是感官和精神世界。
不净观:人,从生到死都是肮脏的。比如,你是你爸妈怀着淫念才生下的,你是淫邪的产物。
10课
禅,在佛陀之前就有了。是古印度的修行方式,属于瑜伽的一种。
禅和冥想、正念其实都是一回事。
地理决定论者有过一种推测,认为印度地处热带,吃饭比较容易,当地人不需要像温带和寒带的人们那样为了糊口而辛苦劳作。
但闲暇时间他们也不爱动,因为天气太热,稍微一动就大汗淋漓,所以没事的时候就喜欢一动不动地呆着,逐渐发现发呆有时候能带来某种神秘体验。有心人沿着这个方向努力钻研,于是就有了瑜伽。
12课
一句话主旨:“地水火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国。”
四大皆空的四大是什么:地、水、火、风。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四大元素。他们聚合在一起,构成身体,但不和谐,像毒蛇互相伤害。聚散无常,受到因果律的支配。
四大之外,还有空(空间)、识(意识),共称六大。地、水、火、风、空,属于“色法”,意识属于“心法”。
学佛是对自由(自主)、自在(独立)的追求。
“假有”:虚幻的存在物。把假有当实有,这种误解就是“我执”。
13课《金刚经》:破相
金刚:最坚硬的东西
般若:智慧,洞彻佛法的智慧
菠萝蜜:到彼岸、苦海(六道轮回现实世界)的对岸、到达涅槃。
《金刚般若菠萝蜜经》:用无坚不摧的佛法智慧度化世人的经典,核心是“破相”,一切事物都是虚幻,既不该执着、也不该留恋。
两句最重要的话: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相是一切事物的概念、定义、性质。(真相这个词就是从这里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有为法,就是说一切处于因果关系当中的事物。
14课放下一切分别心
破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意思是对自己、他人、众生、寿命长短都不起分别心。
金刚经的经典句式:佛说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破除语言的幻想和感官世界呈现的整体性。(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就是山)
佛法没有回答宇宙终极问题:
最小的基本元素如何成住坏空聚散无常?
既然无我,那么谁在修行,谁会解脱?
“毒箭之喻”回避终极问题:中了毒箭后先解毒,不要去想箭的材质制作方式。意思是,人生短促,修行佛法都来不及,别钻牛角尖。
这类悬置不论的终极问题,就叫“无记”,一共有“十四无记”。
15有我还是无我
社群生活中的排序问题非常重要,有各种处理办法:
阿瑟王用圆形会议桌代替长方形会议桌。于是有了著名的圆桌骑士。
《水浒传》用探地穴发现的石碑确定了一百单八将座次,天命不可违。
《贤愚因缘经》用前世姻缘排序。
16为什么你一眼能认出佛像
佛陀的基本体貌特征:三十二相(明显夸张的体貌特征)、八十中好(微小体貌特征)。有自相矛盾,夸大的地方,只是为了体现与众不同。
《三国演义》刘备的样貌:双手过膝、大耳垂肩。不合常理,但不是丑化,这是在美化他,这两个都是佛像特征。夸他有佛像。
《金刚经》: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世界三大宗教原本都是反对造像的,因为形象思维效率高但准确性低,抽象表达才不会有瑕疵。画像、雕刻都是渎神行为。但人的天性喜欢形象,要具体的东西来跪拜。(不能顺应人性的宗教总会被扭转)
如来:佛陀的名号。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意思是摆脱了因果律的束缚,不在六道轮回之中。
17极微与刹那
《大毗婆沙论》全名《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
阿毗达摩:大法;毗婆沙:全面的解释。总意义可以看成“佛学通论”
核心观点:三世实有,法体恒存。
因明学:因是逻辑,明是智慧,也就是逻辑学的意思。
极微:不可再分的最小物质单位。7个极微构成一个微尘,微尘是眼睛(不是肉眼,而是天眼、轮转王眼、菩萨眼)能看到的最小物质单位。7个微尘构成铜尘,再到水尘……逢7进1。
刹那:最小的时间单体。
佛教文献中,佛陀的教诲称为经,清规戒律称为律,学术论文称为论。三大分类合称“三藏”。若同时通晓经、律、论,就被称为“三藏法师”,如玄奘。
课后讨论有意思的地方:
问题:
颜色、广延性是物质的“第一形状”吗?
空间和时间是主观的嘛?
物质世界是否存在?
回答:
《大设计》说,每种生物在进化里放弃了一些感知能力,强化了另一些。海豚可以回声定位、狗的嗅觉灵敏、人的语言想象力。
缸中之脑的思想实验
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和薛定谔的猫。
《万维钢》说夸克再细分就是概念。就如长方体再细分下去没有意义。但无穷的虚拟的概念组成了我们的物质世界。这是无中生有!
物质世界真实存在。因为“我思故我在”。我作为思想本体客观存在,则物质世界存在,否则谁在思考。但,真实虽在,却难以感知。
弦理论规定宇宙最小尺度是普朗克尺度,在普朗克尺度以下没有意义。这和极微刹那同源。
时间关系,整理得仓促。可能忽略了承接过渡。如有疑问,留言吧~
更多笔记:
今天我又博学了一点
《恋爱婚姻法律课》笔记
今天我又博学了一点
《施展:中国史纲50讲》笔记
今天我又博学了一点
《施展:中国史纲50讲》笔记续
今天我又博学了一点
《如何成为社交高手·女性篇》笔记
《如何科学地管理皮肤》笔记
今天我又博学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