唵嘛呢叭咪吽,吃葡萄不吐葡萄皮,降妖咒的

2022/12/11 来源:不详

《西游记》里面有一回,妖怪要来吃唐僧肉,唐僧就叽里咕噜地念经,然后妖怪就怕了,这是为什么呢?《心经》里面有“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是什么意思?一个葡萄吃到肚子里吐葡萄皮和不吐葡萄皮又有什么区别呢?今天就从佛学角度来探讨这些问题。

1、咒语的秘密

在《心经》的结尾部分有:“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这里的这段咒语是什么意思呢,“般若波罗蜜多”是通过佛学智慧达到涅槃的意思,后面的是什么什么咒,就是对这个咒的“歌功颂德”说其能除一切苦厄。“般若波罗蜜多咒”就是说:涅槃吧,超渡吧。

可是为什么咒语有这么强大的力量呢?先来想一个问题,为什么诗歌或者流行音乐这么让人感觉朗朗上口,大部分来自发音的韵律,咒语也是这样,发音比较独特连贯。在西方也有咒语类似于巫术,还分白巫术和黑巫术,佛教的咒语当然也分为两类,一类可以救人,一类可以降妖。

救人的咒语大抵是要呼唤人的灵魂,让其感悟、振奋,也就是佛家大佬对你说了鼓励的话,你信我的就能涅槃。降妖的咒其实也是通过权威信仰的恫吓来达到震慑妖怪的效果,有的妖怪说不定就被吓出了原型,世上有没有妖不知道,但是大人们总是骗小孩说河里有吃人的妖怪,这样小孩就不敢自己一个人下水了。当然,小孩长大了,这种恫吓就没有用了,就像是在原始社会咒语很有力量,但是到了现代社会,咒语就越来越失去其威严。就像“唵嘛呢叭咪吽”这六字真言,很少有人能说出这个有什么意思,但就是听起来很厉害。很多事情信则有,不信则无。

2、空不异色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知道《金刚经》和《心经》都是讲“破相”,如果你明白般若空观,你自然明白“缘起性空”,不会执着于眼前的万事万物是名词还是形象。那么所谓的“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中色就是物质世界,而空就是空性,这里不是说物质不存在,而是处于不断变化当中的。而色与空是不能独自存在的,是彼此依存,从而达到世俗和真理相互依存的境界。

3、吃葡萄的问题

这里可能你没有听懂我在说什么,那用吃葡萄的例子来说一下,如果有人那一串葡萄来问你,这是红葡萄呢?还是青葡萄?你回答颜色,这就是物质的“色”。如果他再深究一下,问你这到底是不是葡萄呢?你既可以回答是,也可以回答不是。

是,从世俗的角度大家为了分辨千万种事物,把眼前的这一堆元素集合体叫做“葡萄”;不是,从“五蕴皆空”的角度,那不是一串葡萄,只是五蕴的聚合,而五蕴本质上“皆空”,所以可以说这串葡萄是不存在的。

那么,换个角度,如果你吃了一颗葡萄,这一串葡萄减少了吗?从葡萄本身的角度上,这串葡萄减少了一颗,但如果从物质总量的角度,少掉的那颗葡萄并没有消失,只是落在了你的肚子里。如果从“缘起性空”的角度来思考,那就更厉害了。就算你把整个串葡萄都吃了,葡萄也没有消失,因为这串葡萄本身就是五蕴的产物,你也是五蕴的产物,本质上都是五蕴在刹那间的因缘聚合,所以是没有分别的。

那么你吐不吐葡萄皮,都是《心经》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没有区别的,所谓的增减都是世俗眼光的错觉而已。你觉得呢?欢迎留言讨论。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29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