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猛坚固慧力广大侍佛演教护僧伽蓝的护国
2022/12/9 来源:不详治愈白癜风多少钱 http://m.39.net/pf/a_6358226.html
汉传寺院的山门(仁王殿)两胁,通常供奉着两尊勇猛威武的金刚力士像(中国民间俗称“哼哈二将”),即右弼那罗延天坚固王(东密称为“阿形力士”)、左辅密迹金刚力士(东密称为“吽形力士”)。
日本东大寺南大门二金刚力士
镰仓时代年木质
日本东大寺法华堂二金刚力士
奈良时代8世纪中脱胎干漆造像
日本法隆寺南大门二金刚力士
飞鸟时代年木质
日本妙高院三十三间堂二金刚力士
镰仓时代木质
日本兴福寺二金刚力士
镰仓时代桧木造
金刚力士是有着特殊力量与智慧的佛教护法,或特指密迹金刚,或专指那罗延天与密迹金刚,或共指密教曼荼罗中的诸位执金刚神,亦泛指遍诸佛土护持正法的无量金刚力士。佛教在印度盛行时,四众常奉诸天及药叉神像等以守护伽蓝。[1]《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中佛陀特派遣持金刚杵的金刚手菩萨(密迹金刚)等五位力士为建立正法的国家护法[2]。在这样的传统与因缘下,那罗延天与密迹金刚成了最具代表性的“金刚力士”,被尊为“护国仁王金刚大士”。他们不仅威风凛凛镇守山门,现忿怒相降妖除魔,更是智慧广大,正法缘深。
日本胜持寺二金刚力士
镰仓时代年木质
日本醍醐寺二金刚力士
平安时代年木质
日本法轮寺二金刚力士
镰仓时代木质
日本寺院二金刚力士
14-15世纪荷兰国立博物馆藏
唐代金刚力士
瑞士苏黎世瑞特保格博物馆藏
那罗延天力无穷,坚固金刚喻佛身
那罗延,是印度天神、天上力士之名,又作那罗延天、那罗野拏天。意译为坚固力士、金刚力士、钩锁力士、人中力士、人生本天,或单称“力士”。
东大寺南大门
那罗延天(阿形力士)像高8.36米
那罗延天本是印度诸神(天)之一,梵名Nārāyana。古吠陀中,nara是宇宙本源“原人”(梵)的别名,那罗延即“原人所生之子”。又婆罗门教以那罗延为大梵王,一切人皆由其所生,故有“人生本”之义。此外,又以那罗延为毗纽天(毗湿奴)之别名。汉传佛教论疏中记载了婆罗门教对“那罗延”的释名,如《法华义疏》云:“真谛云:那罗,翻为人。延,为生本。梵王是众生之祖父,故云生本。”[3]《慧琳音义》云:“那罗延,欲界中天名也,一名毗纽天。”[4]
佛教认为,诸神(天)实是欲界天道众生。那罗延天是诸天中勇猛、力量、坚固的代表。罗什云:“天力士,名那罗延,端正猛健也。”[5]《大般涅槃经疏》云:“那罗延,此翻金刚。”[6]《慧琳音义》云:“那罗延,此云坚固。”[7]《注维摩诘经》云:“肇曰:那罗延天,力士名也。端正殊妙,志力雄猛。”[8]《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云:“如那罗延天,有大筋力。”[9]《慧琳音义》示其形象,谓此天多力,身绿金色,有八臂,乘金翅鸟,手持斗轮及种种器杖,常与阿修罗王战争。[10]
东大寺法华堂
那罗延天(阿形力士)像高3.26米
密教中对那罗延天的记载十分详尽。《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言那罗延天是佛化身:“毗纽天有众多别名,即是那罗延天别名也,是佛化身,三昧同前。毗瑟纽费(即以本名为真言也),以第一字为种子。毗是空义,瑟纽是进义,生义,乘空而进,所谓此天乘迦娄罗鸟而行空中也。私谓,释迦于五部佛中乘迦娄坐,即是虚空进行之义也。”[11]
那罗延天因闻过去诸佛所说神咒而威猛大力神通无碍。《陀罗尼杂集》中,八臂那罗延说此神咒名“阿波卢耆兜帝梨置”,意为“护助佛法消诸奸恶,摧灭邪见建立法幢”,是过去八恒河沙诸佛所说。咒曰:度呵兜支波兜若勿兜波罗帝兜度呵兜究咤兜阿若勿兜耶蜜兜究咤兜度呵兜莎呵。[12]
密藏中载,那罗延天位于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西方,为十九执金刚中之第八位。其身为黑青色,驾迦楼罗鸟,垂右足。左掌置于腰上,右手上屈,食指支撑一轮。有三面,正面为菩萨面,具有三目,右面为白象,左面为黑猪,头戴宝冠璎珞。此金刚能发勇猛之大悲以救济众生。《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云:“第八那罗延力执金刚者,已发哀愍之心,若具大势,则能救护。”[13]故有供养祈祷那罗延天的法门。如《慧琳音义》云:“欲求多力者承事供养,若精诚祈祷多获神力也。”[14]《佛说最上秘密那拏天经》记载了“那罗延天成就法”:“当就有那罗延天像处,行人烧安悉香,手按像足诵念大明像即行动。复诵大明加持白芥子,打掷彼像。时像即语当施行人,一切所愿皆得成就,及能成就一切仪轨。”[15]另有那罗延天王除灭疟病神咒等。
法隆寺南大门
那罗延天(阿形力士)像高3.78米
日本妙高院三十三间堂
那罗延天(阿形力士)像高1.68米
日本胜持寺
那罗延天(阿形力士)像高3米
因那罗延天大力非凡,身如钩锁,坚固无比,故佛经中常以那罗延力喻佛力之无穷,以那罗延身譬喻佛身之坚固。
《大宝积经》云:“那罗延力合成身,具足大力及忍力。”[16]“心无所著即解脱,诸法体性自如是,彼能如是了知者,成佛大力那罗延。”[17]“敬礼善逝知法者,那罗延力大导师,怜愍一切胜牟尼,方便示现于真实。”[18]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云:“如来世尊能永灭,生老病死一切苦,那罗延力勇猛力,降伏一切诸魔力,能与众生无归者,而作归依法灯明。”[19]
《佛说法身经》云:“又复具足十力、四无所畏、三不空法、三念住法、三不护法、四无量法,具大丈夫一一最胜那罗延力。”[20]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云:“获那罗延妙好身相,具金刚坚固不坏之身,能师子吼宣演法音,善于一切大众会中得胜无畏,有大光明映蔽日月。”[21]“佛身坚固如那罗延天,真实故、不坏故,金刚所成。”[22]
《佛说无上依经》云:“若菩萨守护众生如视一子,多生信心慈念无量,广施医药无秽浊心,以此业缘得二种相:一者咽喉具足千脉,以受美味津液流润,二者身钩锁骨如那罗延。”[23]
《大宝积经》云:“诸菩萨摩诃萨于此清净甚深之法,应当尊重受持修习,以法严具庄严其身,法庄严故,证得如来金刚所成大那罗延坚固之身。”[24]
日本兴福寺
那罗延天(阿形力士)像高1.54米
日本醍醐寺
那罗延天(阿形力士)像高3.59米
佛身坚固如那罗延,是佛陀八十种好之一。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之一就是“得金刚那罗延身愿”。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云:“世尊身分坚固充实逾那罗延,是五十二。”[25]
《父子合集经》:“愿我速成就佛身,具足妙相三十二,八十种好遍庄严,如那罗延坚固力。”[26]
《大乘百福相经》云:“如是佛身所有随好,略说其数有八十种:……五者身坚如那罗延。”[27]
《佛说无量寿经》云:“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28]
那罗延天(阿形力士)
日本镰仓时代木质高2.33米
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藏
日本寺院那罗延天(阿形力士)
14-15世纪荷兰国立博物馆藏
日本法轮寺
密迹金刚(吽形力士)像高2.03米
佛经中不仅以那罗延力譬喻佛力之超胜,亦用那罗延力作参照,说明佛力远超那罗延力。
《莲花面经》云:“如来之身过那罗延力,百千万倍不可为比。”[29]
《大花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中,佛陀告诉大花严长者:“六百六十三那罗延力等佛世尊一毛孔力,八万四千毛孔之中一一皆具如是那罗延力,八万四千毛孔之力等薄伽梵一节之力……诸佛如来一一节中,皆具八万四千六百六十三种那罗延力。”[30]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云:“经中挍量六十象力,不如一香象力,乃至末后那罗延力最胜,佛生身一一毛孔皆等那罗延力,故以喻法界身那罗延力。”[31]
安阳大住圣窟那罗延神王
麦积山石窟北宋那罗延天
郑州市博物馆北宋那罗延天
又佛、菩萨具足那罗延力,能直接度化众生。
《大宝积经》云:“菩萨摩诃萨观诸众生力增上慢忿恚憍逸极怀深重,由如是力得调伏者,菩萨摩诃萨随其所应,便为示现如是神力,或现摩诃诺伽那力、或现那罗延力四分之一、或现那罗延力全分之半、或现那罗延力具足全分,如是乃至渐致兼倍,令彼众生调伏化度。”[32]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云:“其中所有憍慢贡高诸有情类,菩萨即现大力那罗延身、或金刚手菩萨可畏之相。彼等有情见已惊怖,即向菩萨折伏其心,归命顶礼求哀听法。”[33]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云:“若有众生恃身强力而起憍慢、瞋恚、贡高,为欲调伏如是众生,示现大力如那罗延,以须弥山置一指端,掷着他方无量世界,或时断取三千大千世界下至水际,以一手举高至有顶,住经一劫,现如是力,令彼憍慢自大众生贡高心息,而为说法。”[34]
日本长谷寺阿形力士像
克孜尔第77窟左甬道内侧壁金刚力士
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敦煌窟那罗延神王
佛经中还以那罗延力形容菩提心之坚固、般若灭烦恼之有力。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本)云:“譬如健士,以那罗延金刚利箭,射坚密铠,直过无碍。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菩提心智慧利箭,射诸邪见烦恼密铠,彻过无碍。”[35]
《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本)云:“其心坚固,犹如金刚及那罗延,无能坏者。”[36]
《佛说庄严菩提心经》云:“发第四心、行羼提波罗蜜,喻若那罗延坚固不可坏,灭除烦恼故。”[37]
敦煌17窟唐代那罗延天像幡
故知诸天中,那罗延天身份殊胜、法缘深厚。佛子将那罗延天与密迹金刚共称二王尊,以为伽蓝之守护神。那罗延天在右,口张开如发“阿”“哈”之声,又密教云“以第一字为种子”,故称“阿形力士”。
法意誓作金刚士,普闻信受佛诸密
仁王殿左辅的密迹金刚力士,又称密迹金刚、金刚密迹、密迹力士、金刚力士、持金刚、执金刚神等。密迹金刚常呈三面六臂、令人怖畏之相,执金刚杵、剑、轮等法器,是守护佛法的夜叉神、“二十诸天”的第七天王,也是降伏诸魔的金刚手菩萨。
龙门石窟奉先寺唐代金刚力士
金刚手菩萨(密迹金刚力士)
“密迹”之名有二义:其一,密迹金刚为夜叉王,身、口、意等速疾隐秘难了知,故旧译密迹。《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云:“十九金刚手秘密主者,梵云播尼,即是手掌,掌持金刚与手执义同,故经中二名互出也。西方谓夜叉为秘密,以其身口意,速疾隐秘难可了知故,旧翻或云密迹。”[38]《玄应音义》曰:“密迹,梵言散那,此译云密主。密是名也,以知佛三密功德故也。主者,夜叉主也,案梵本都无迹义,当以示迹为神,故译经者义立名耳。”[39]
其二,与密迹金刚本愿力有关。据《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所载,往昔过去久远世时无央数劫不可思议,有佛名为无量勋宝锦净王如来,寿命三十六亿岁。其世界名庄严,劫名善见。其佛国土有异威德,人民炽盛皆得安隐,五谷丰收土地大盛,咸共快乐。庄严国中有清净大城,土地广长。其城中有转轮圣王名勇郡王。王有千子,具足勇猛与众殊异端正超绝,二十八相严饰其身,志性仁和,亦俱同心发大道意。
一日,无量勋宝锦净王如来游清净大城,勇郡王供养如来具足亿岁。其千王子志性安和无放逸行,常以至心供奉如来听受经典,不久即逮兴五神通。诸王太子又与勇郡王共造栴檀楼阁,令一切大众且入此楼阁,以恭恪心奉事尊敬。王携大众乘坐楼阁,飞行浮疾往诣佛所。栴檀楼阁绕佛七匝后,王携大众出楼礼佛足与圣众。佛为大众说大乘深法,勇郡王举国事佛,奉持五戒。千子亦发成无上大道之心。
东大寺南大门
密迹金刚(吽形力士)像高8.38米
勇郡王后还清净大城。十五日月满之时,转轮圣王游园,见不行步与无虚损二夫人坐于莲华台妙胜床席,有二孩童自然来上夫人膝上结加趺坐,端正殊好非世所见,有二十八大人之相庄严其身。虚空中百千诸天举声叹曰:“是二孩童则法神圣,一名法意、二名法念。”二孩童跏趺坐于二位夫人膝上,异口同音而说偈颂。其时有时节佛从上方世界的佛土而来,二童子稽首佛足,祈佛为大众说法。佛为说法,大众皆得柔顺法忍。勇郡王便携万民供养世尊及诸圣众七昼夜。
回宫后,勇郡王忆及千王子所发无上正真道意,便敕工匠作七宝瓶与七宝,将千太子各各疏名作七宝筹置于瓶中,举瓶着上,供养宝瓶所疏名号。七日夜后开瓶,令千太子各自探筹(如今日之抽签),而知未来成佛之先后。而法意与法念二子亦各发誓愿。法意太子曰:“吾自要誓,诸人成得佛时,当作金刚力士,常亲近佛,在外威仪,省诸如来一切秘要,常委托依,普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信乐受憙不怀疑结。”法念太子曰:“诸正士听,吾心自誓言,诸仁成佛道,身当劝助使转法轮,适见相劝辄转法轮。”
释尊告寂意菩萨,勇郡转轮圣王即过去之定光如来。其千太子即是贤劫千佛,自拘留孙佛始,至楼由佛竟。法意太子即密迹金刚力士,法念太子即是梵天。[40]
东大寺法华堂
密迹金刚(吽形力士)像高3.06米
侍卫诸佛金刚杵,承佛神力降魔军
因法意太子本愿力故,贤劫诸佛成道时,密迹金刚力士都会执金刚杵侍卫其后。《楞伽经》云:“金刚力士,常随侍卫。”[41]《增壹阿含经》云:“密迹金刚力士在如来后,手执金刚杵。”[42]《须摩提女经》云:“是时,梵天王在如来右,释提桓因在如来左,手执拂,密迹金刚力士在如来后,手执金刚杵,毗沙门天王手执七宝之盖,处虚空中在如来上,恐有尘土坌如来身。”[43]密迹金刚力士会上,释尊舍利弗尊者:“以神通力本愿所致,常当供养诸菩萨众,于贤劫中当成佛时,密迹力士常应侍之亦如侍我也。是舍利弗!密迹金刚力士,皆于贤劫诸菩萨众常当侍卫。贤劫诸佛以神通力,皆是本宿自在誓愿。”又言:“舍利弗!正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将来成佛皆当须侍,得佛道时亦执金刚悉卫侍后而自示现。虽尔变化,又此正士神足之德建立圣威未曾损耗。”[44]乃至“弥勒菩萨及余菩萨化作亿百千姟诸菩萨众,皆在其后而侍化人开度众生。以是正士所建立威不可思议神足威变巍巍如是,具足众德六通慧力,不可限量。”[45]
密迹金刚力士所见诸佛不可计数,尽其崖际供养奉事;忠诚不二,常随侍卫,持金刚杵,现忿怒相,护佛威严,助佛弘道。其金刚杵乃是菩萨神足威力所感,一切声闻缘觉皆不能撼动,乃至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诸须弥山合成为一尚可震动,尤不可撼动其杵。金刚杵有不可思议威德,可令魔外刚强难化者之头碎作七分。在此金刚威德震慑下,诸魔外道无不惊怖降伏,归命三宝。
法隆寺南大门
密迹金刚(吽形力士)像高3.78米
日本妙高院三十三间堂
密迹金刚(吽形力士)像高1.63米
《大智度论》记载,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修行时,魔王派遣三位魔女,化五百美女,作无量姿态,欲诳惑破坏菩萨修道。尔时,密迹金刚即嗔目训叱责:“此是何人?而汝妖媚敢来触娆!”并说偈呵责:“汝不知天命,失好而黄髯;大海水清美,今日尽苦醎。汝不知日减,婆薮诸天堕;火本为天口,而今一切噉。”“汝不知此事,敢轻此圣人!”[46]
又《大智度论》记载,提婆达多背离佛陀后,为得到徒众而破坏和合僧团,诓得五百弟子。后舍利弗、目犍连尊者说法教化,此五百弟子回归,僧团回复和合。提婆达多便怀恨在心,推山压佛,此时密迹金刚力士为救佛陀,便以金刚杵遥掷提婆达多,碎石迸裂,佛足指受伤,但免于大患。[47]
《长阿含经》中记载,沸伽罗娑罗婆罗门令其摩纳弟子阿摩昼观佛之相好。阿摩昼轻慢释种,佛陀便为其说种姓因缘,期间问阿摩昼“汝颇从先宿耆旧大婆罗门,闻此种姓因缘已不”,阿摩昼不愿承认,便默不对答。佛至三问便作警告:“吾问至三,汝宜速答,设不答者,密迹力士手执金杵在吾左右,即当破汝头为七分。”阿摩昼仰观虚空,见密迹力士手执金刚杵立虚空中,心生恐怖,毛发直竖,移坐近佛,依恃世尊为救为护,方才如实作答。其五百摩纳弟子纷纷说言:“此阿摩昼,实是释迦奴种也。沙门瞿昙所说真实,我等无状,怀轻慢心。”世尊闻言,慈悲告诸五百摩纳“慎勿称彼为奴种也。所以者何?彼先婆罗门是大仙人,有大威力”。又为阿摩昼演说妙法,令其观佛三十二相。阿摩昼无复怀疑,将见闻回禀其师。沸伽罗娑罗婆罗门次日往观佛相好,佛以神力令其遍观三十二相。婆罗门当下誓愿皈依三宝,忏悔业障,礼佛供养。此后奉行诸善,不违法行,临命终时,已断五结而获涅槃,不来此世。[48]
《大方等大集经》记载,虚空藏菩萨说咒助佛降伏诸魔子,当时妙宝庄严堂及三千大千世界六变振动。诸魔子见虚空中有五百密迹力士执金刚杵,炽然如火,甚可怖畏。诸密迹力士唱如是言:“若有魔子及诸魔神,若闻此呪,其有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吾等当击破其头令作七分。”尔时,魔子及诸眷属惊怖战悚,身毛皆竖,当即合掌礼佛而白佛言:“我等今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哉,世尊!愿救我等离此恐怖得无畏乐。”[49]
日本兴福寺二金刚力士
密迹金刚(吽形力士)像高1.54米
密迹力士不仅护佛修道,降诸魔外,也警策举处、驱遣呵责坏法的修行人。《大般涅槃经》载,一日僧布萨时,有一童子不善修习身、口、意业,在屏隈处盗听说戒。密迹力士承佛神力,以金刚杵碎之如尘。迦叶尊者向佛陀提出疑惑:“是金刚神,极成暴恶,乃能断是童子命根。云何如来视诸众生同于子想,如罗睺罗?”佛赞叹密迹力士“得福无量不可称计”,并教诲迦叶尊者持法比丘见有破戒坏正法者,即应驱遣呵责举处,故有如下重要诲示:
“汝今不应作如是言,是童子者,即是化人,非真实也,为欲驱遣破戒毁法令出众故;金刚密迹亦是化耳。迦叶!毁谤正法及一阐提,或有杀生乃至邪见及故犯禁,我于是等,悉生悲心,同于子想,如罗睺罗。
“善男子!譬如国王,诸群臣等有犯王法,随罪诛戮而不舍置。如来世尊不如是也,于毁法者,与驱遣羯磨、诃责羯磨、置羯磨、举罪羯磨、不可见羯磨、灭羯磨、未舍恶见羯磨。善男子!如来所以与谤法者作如是等降伏羯磨,为欲示诸行恶之人有果报故。
“善男子!汝今当知,如来即是施恶众生无恐畏者,若放一光、若二、若五,或有遇者,悉令远离一切诸恶,如来今者具有如是无量势力。善男子,未可见法,汝欲见者,今当为汝说其相貌。我涅槃已,随其方面,有持戒比丘,威仪具足,护持正法,见坏法者,即能驱遣,呵责征治,当知是人,得福无量不可称计。
“善男子!譬如有王,专行暴恶,会遇重病,有邻国王,闻其名声,兴兵而来,规欲殄灭。是时病王,无力势故,方乃恐怖,改心修善。而是邻王,得无量福。持法比丘亦复如是,驱遣呵责坏法之人,令行善法,得福无量。
“善男子!譬如长者所居之处,田宅屋舍生诸毒树。长者知已,即便斫伐,永令灭尽。又如壮人,首生白发,愧而剪拔,不令生长。持法比丘亦复如是,见有破戒坏正法者,即应驱遣,呵责举处。若善比丘见坏法者,置不呵责驱遣举处,当知是人佛法中怨。若能驱遣呵责举处,是我弟子,真声闻也。”[50]
日本胜持寺
密迹金刚(吽形力士)像高3米
日本醍醐寺
密迹金刚(吽形力士)像高3.63米
日本法轮寺
密迹金刚(吽形力士)像高2.07米
宣佛秘要密中主,得佛授决金刚步
密迹金刚力士勇健威武侍卫佛陀,非独以身力护法,而是由于愿力与慧力自内而外自然得成。由本愿力故,密迹力士普闻如来一切密迹,深心信解佛陀身语意密,乃至能以此慧力为众生宣说如来诸密,故又称“秘密主”。《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云:“秘密主即是夜叉王也,执金刚杵,常侍卫佛,故曰金刚手。然是中深义,言夜叉者,即是如来身语意密,唯佛与佛乃能知之,乃至弥勒菩萨等,犹于如是秘密神通,力所不及。秘中最秘,所谓心密之主,故曰秘密主。能持此印,故云执金刚也。”[51]这是连诸大菩萨都不能通达的智慧因缘。
《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不仅记叙了密迹力士的本愿因缘,更全面记载了密迹金刚力士在寂意菩萨祈请、释尊加持下,与佛一起为听法大众详细宣说菩萨与如来秘要的全过程。
日本大兴善寺密迹金刚(吽形力士)
镰仓时代木造像高2.43米
日本寺院密迹金刚(吽形力士)
14-15世纪荷兰国立博物馆藏
密迹力士像脱胎干漆造像
像高0.59米奈良博物馆藏
密迹金刚
平安时代9世纪木质像高0.95米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密迹金刚先为寂意菩萨开显菩萨身、口、心不可思议至密之业,此后释尊应大众之请说出密迹金刚宿世本愿,复由密迹金刚敷演如来秘要,即身密、口密、意密三事。力士说法之时,“无央数诸佛世界六反震动,其大光明照于十方,覩于十方无量佛土,天雨众花,箜篌乐器不鼓自鸣。无央数人皆发无上正觉道意,不可计菩萨逮得无所从生法忍,不可限人逮得柔顺法忍,倍复不可计菩萨得一生补处,德本淳淑,以是因缘故十方所在诸佛国土各各在诸佛世尊,于贤劫中众菩萨等净修梵行。是诸菩萨以法供养,皆各散花奉事贡上密迹金刚力士。其所散花化成花盖,承佛威神,是诸花盖一切咸来在于佛所,而绕佛及密迹金刚力士,三匝普覆众会。又其宝盖住虚空中当于佛上,从宝盖出如是比好妙音声:‘唯然世尊!贤劫菩萨遣我等来,供养大圣及密迹金刚力士,奉法供养及班宣是如来至真不可思议所说秘要,皆佛威变之所为也。’”
密迹金刚又为寂意菩萨详说释尊行菩萨道出家求道、降魔成道、广转法轮之事。释尊进一步示言“如来道慧所入至处莫不蒙安。敢佛弟子班宣经典,皆承如来威神圣旨,以入如来空法之身,道慧玄妙靡不通达”。此言密迹金刚力士宣说如来秘要,乃是承佛道慧,入佛法身,其所宣教如同佛语,极尽深妙。故释尊亲宣此经既名“佛所训诲”,又号“密迹金刚力士所宣布义”。
龙门石窟北魏晚期密迹金刚
龙门石窟唐代密迹金刚
郑州市博物馆北宋密迹金刚
四川安岳石窟密迹金刚
释尊更授记密迹金刚未来成佛,号金刚步,度众无量,佛土巍巍,皆奉佛教,无有二乘,无有恶浊。佛说:“是密迹金刚力士,已当供养贤劫诸如来众,将护正经受而持之,道利开益无量众生。从是没已,生阿閦佛土。在妙乐世以生彼土,其阿閦佛为诸菩萨宣千八百印,皆当逮是,归于道义往反周回,然后来世见不可计无数如来,稽首自归净修梵行然后来世。过此劫数积累德本,逮致无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觉以得至佛,号金刚步,出现于世,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世界曰普净,劫曰严净。
“又彼,寂意!普净世界神妙丰炽安隐,五谷卒贱自然无价,众民滋盛天人甚多,合以七宝金银琉璃水精、车马瑙珊瑚真珠以成佛土城,有八交道平等若掌。其地柔软,如天綩綖。如兜率天,被服食饮、宫殿屋宅、园观浴池、校露楼阁。其佛国土巍巍如是。诸天人民自然显发如天妓乐,悬诸彩幡、竖好幢盖、烧众名香,雨宝众花遍散其土,上虚空中罗列众盖、和雅妓乐。其佛国土无有恶趣三苦之毒,亦无八难不闲之处,所有诸业如兜率天,被服饮食、宫殿园观、校露楼阁等无有异。天人不别,诸天人民皆慕微妙、唯志佛道。
“又其佛土无有二乘,无有声闻缘觉之名,纯诸菩萨,其如来尊宣不退转菩萨大法。其金刚步世尊诸菩萨众不可称计、无能限量亿百千载。其佛国土无有恶姓疽嫉之行,无有毁戒堕邪见者。此国土人皆至究竟好慕佛法。无有盲聋瘖痖瘿瘇,性行和雅,悉二十八相庄严其身。又其如来现在世时寿八小劫。其诸天人临欲寿终,如来至真常为讲法,演身光明皆照三千大千世界。时诸天人蒙斯光明,悉决众疑、叹法随佛,各心念言:‘当往诣佛咨受经典。’或以己身神足之力往诣佛所,或有学人承佛圣旨往诣佛所。佛住虚空去地百千仞,在其世界于四衢路周一大座,告于十方可悦一切诸来众会,以如来辞为诸菩萨敷演经道,唯宣大乘无极大道。
“其佛国土无有一人违逆世尊教,亦无诽谤骂詈毁辱者,一切众生诸根明利其慧通达。土无君王,唯佛世尊以为法王。其土人民无有吾我、无受业处,悉无我所不主田宅,诸天人民皆悉如是。其金刚步如来至真所欲受食,以愍伤故先宿晡时现佛身像,着衣持钵住其门前。其家则知,便心念言:‘佛愍念我欲就我食。’即夜庄严施设床座清净布具、甘美供饍若干种味。明旦早往日时以到,佛与圣众往入其舍,饮食毕讫行澡水竟,佛为施家随时说经,其人逮得不退转法,当成无上正真道已乃为说讫,佛从坐起还归精舍。若佛宴坐在于静室,时诸菩萨各从本行所逮三昧而自修已。如是,寂意!其佛世界功勋快善,无量巍巍殊特如是,土地严净普平博好快不可量。”[52]
克孜尔第窟主室正壁金刚力士
敦煌窟北壁初唐药师经变金刚力士
法海寺壁画明代密迹金刚
密迹金刚
密迹金刚受决后,更礼请释尊前往大旷野鬼王之国受供七日。释尊前往受供,为密迹金刚之宫人、族姓、天人等演说无上大乘佛法。会上二万天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不可计人悉受五戒。佛陀又说菩萨行诸法,密迹金刚力士及五百子闻此,悉得无生法忍。
在密教部经典里,密迹金刚亦是请法人。《一字佛顶轮王经》就记述释尊在摩竭陀国菩提树下金刚道场,应密迹金刚(金刚秘密主菩萨)之请,入大三摩地,现大转轮王相,说一字顶轮王咒。时三千大千世界震动,观音菩萨、秘密主菩萨闷绝躄地。佛又说一切佛眼佛母真言,二大菩萨即起身,更说白伞盖、光聚、高顶等诸轮王咒,以明印成就品五十四种印法、世成就品九种印法。
佛子尊密迹金刚为二仁王之一,敬造其像守卫伽蓝。密迹力士像亦金刚怒目,手持杵,口闭合,如发“吽”“哼”之声,故又称“吽形力士”。
敦煌唐代金刚力士像幡
据佛经记载,无量诸佛世界中,有无量金刚力士已于阿僧祇劫发大誓愿,侍卫诸佛。而那罗延天与密迹金刚正是无量护法力士中的典范,无论显宗密教,都至诚礼信供养这二位金刚大士。今天人们依然能在汉地的寺院山门、山林石窟和日本显密各宗的佛殿中见到风格各异的仁王二金刚大士造像。无论是虔诚佛子,还是四方游人,二位金刚力士威武勇猛、忠诚不渝的护法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而由二位力士坚固护法的大悲愿力与弘法功德,佛子更应了知,金刚怒目的力士不仅有震慑诸魔的威神、护持三宝的功德,也有宣佛深密、示佛妙心的不可思议慧德。二位金刚大士以特殊的身相力用与侍佛演教的智慧直接表法,开显了坚固身力不离法性,威神护法不在法外,皆从佛心中出,皆为佛陀果德的无上至理,为众生开启了一条趣入佛心的独特道路。
《华严经》中这样描述金刚力士,是为真实写照:[53]
守护诸佛,及佛住处;
若有众生,遭诸恐怖,
亦防护之,悉令无畏;
诸疾病者,令得除愈;
诸在难者,悉令解脱;
除灭横死,离诸热恼,
教化众生,令得实利;
坏生死轮,赞叹法轮,
摧外道轮,充满法界。
[1]《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17(大二四·二八三上):“给孤长者施园之后……佛言:‘长者!于门两颊应作执杖药叉,次傍一面作大神通变。’”(《大正藏》第24册,第页中栏2-3行)
[2]《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下《奉持品》,《大正藏》第8册,第页下。
[3]《法华义疏》卷12,《大正藏》第34册,第页下栏21行。
[4]慧琳《一切经音义》卷6,《大正藏》第54册,第页上栏16行。
[5]吉藏《法华义疏》卷12,《大正藏》第34册,第页下栏21-22行。
[6]《大般涅槃经义疏》卷13,《大正藏》第38册,第页下栏10行。
[7]慧琳《一切经音义》卷21,《大正藏》第54册,第页下栏13行。
[8]《注维摩诘经》卷7,《大正藏》第38册,第页中栏6-7行。
[9]《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2,《大正藏》第16册,第页下栏25行。
[10]慧琳《一切经音义》卷21,《大正藏》第54册,第页上栏11行。
[11]《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10,《大正藏》第39册,第页下栏29行-页上栏5行。
[12]《陀罗尼杂集》卷3,《大正藏》第21册,第页中栏28行-下栏4行。
[13]《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1,《大正藏》第39册,第页中栏24-25行。
[14]慧琳《一切经音义》卷6,《大正藏》第54册,第页上栏16行。
[15]《佛说最上秘密那拏天经》卷2,《大正藏》第21册,第页上栏14-18行。
[16]《大宝积经》卷35,《大正藏》第11册,第页上栏4行。
[17]《大宝积经》卷68,《大正藏》第11册,第页中栏2-3行。
[18]《大宝积经》卷69,《大正藏》第11册,第页上栏19-20行。
[19]《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5,《大正藏》第15册,第90页中栏17-19行。
[20]《佛说法身经》,《大正藏》第17册,第页中栏27-29行。
[21]《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1,《大正藏》第11册,第页下栏4-7行。
[22]《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7,《大正藏》第11册,第页上栏4-5行。
[23]《佛说无上依经》卷2,《大正藏》第16册,第页中栏12-16行。
[24]《大宝积经》卷24,《大正藏》第11册,第页下栏22-24行。
[25]《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大正藏》第6册,第页下栏4行。
[26]《父子合集经》卷4,《大正藏》第11册,第页下栏9-10行。
[27]《大乘百福相经》,《大正藏》第16册,第页中栏11-15行。
[28]《佛说无量寿经》,《大正藏》第12册,第页中栏23-24行。
[29]《莲花面经》,《大正藏》第12册,第页下栏19-20行。
[30]《大花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大正藏》第14册,第页上栏27行-中栏3行。
[31]《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1,《大正藏》第39册,第页中栏25-28行。
[32]《大宝积经》卷49,《大正藏》第11册,第页下栏28-上栏5行。
[33]《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2,《大正藏》第11册,第页中栏14-17行。
[34]《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8,《大正藏》第9册,第页中栏24行-下栏1行。
[35]《大方广佛华严经》卷59,《大正藏》第9册,第页下栏21-24行。
[36]《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3,《大正藏》第10册,第页中栏27行。
[37]《佛说庄严菩提心经》,《大正藏》第10册,第页下栏14-16行。
[38]《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1,《大正藏》第39册,第页上栏4-7行。
[39]玄应《一切经音义》卷1,《中华大藏经》第56册,第页上。
[40]《大宝积经》卷9《密迹金刚力士会第三之二》,《大正藏》第11册。
[41]《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4,《大正藏》第16册,第页上栏9-10行。
[42]《增壹阿含经》卷22,《大正藏》第2册,第页下栏7-8行。
[43]《须摩提女经》,《大正藏》第2册,第页中栏16-20行。
[44]《大宝积经》卷11,《大正藏》第11册,第60页下栏15-23行。
[45]《大宝积经》卷11,《大正藏》第11册,第60页下栏29行-第61页上栏4行。
[46]《大智度论》卷14,《大正藏》第25册,第页中栏22行-下栏5行。
[47]《大智度论》卷14,《大正藏》第25册,第页中栏27行-第页上栏4行。
[48]《长阿含经》卷13《阿摩昼经》,《大正藏》第1册。
[49]《大方等大集经》卷18,《大正藏》第13册第页上栏6行-中栏9行。
[50]《大般涅槃经》卷3,《大正藏》第12册,第页下栏15行-第页上栏14行。
[51]《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1,《大正藏》第39册,第页上栏9-13行。
[52]《大宝积经》卷12,《大正藏》第11册,第68页上栏14行-下栏8行。
[53]《大方广佛华严经》卷47,《大正藏》第9册,第69页上栏8-12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