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告诉你,如何在清贫中过得舒心坦然
2022/8/3 来源:不详药山禅师讲过一句非常有境界的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这句我们看经典高分历史剧《大明王朝》时从一心修道、推崇“无为而治”的嘉靖嘴里经常听到。
全句出自唐朝大臣、哲学家李翱去拜访药山禅师时,问他什么是道?药山禅师用手指指天,指指地,问他懂了吗?李翱说不懂,药山禅师解释“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立马写下以下四句诗: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云在青天水在瓶”其实就是一种各就各位、各行其道的境界,跟宋代的一句诗“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是一样的境界。就好比千江如众生,有水便能映月,有人就有佛性,心中无遮盖,则本心自现,人人皆能成佛,可娑婆世界里的凡人,却一生都难修到“明心见性”的境界。为什么?
因为是人就有分别心,境就会由心所造。人的想象力有时候是好事,可有时候却能破坏你实心修行的境界,因为你的思想会“创造”,生出极欲,生出垢净,生出偏执。比如,你住在一间陋室,但你可以想象自己住在宫殿,住在豪宅;吃着简单的饭菜,你也能想象自己顿顿佳肴珍馐,又如何去修平常心,去坦然接受现状的清苦境界呢?
有一个和尚住在茅棚里,他就这样说过:“万里青天开笑口,三间白屋竖拳头。”这就是一种安然的存世心态。哪怕屋顶再破陋,向上一望便见万里青天在对着自己笑,三间茅棚像地上生出的拳头一样,也要傲然挺立。有心境有气量有风骨,海阔天空任我行。
在《庄子》里也记载过这么一种“云在青天水在瓶”一样境界的话,东郭子问庄子道在哪里?庄子说:“道无处不在,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在屎尿。”这些都是讲的天道顺其自然的运行规律,正如死生往复,轮回流转。
南怀瑾在讲“境界般若”的时候,就以上面几句诗来举例谈境界。其实众生都有自己的境界,只不过根器不同,所修所见所悟便大相径庭。
般若是智慧的意思,可又非一般理解的大智慧,它包括了悟、出离、了脱等含义,所以南怀瑾在讲《金刚经》时,要首先了解什么是“金刚般若”?
实相般若、境界般若、文字般若、方便般若、眷属般若,这五种合起来就是“金刚般若”。
在看南怀瑾的《金刚经说什么》时,他用许多事例和比喻,用通俗易懂的话讲出《金刚经》的妙义,让我们普通人在常智常慧中能够达到了一种现行的较高境界,再结合自己的悟性去好好消化,理解成自己的人生哲理。
看《楞严经》开智;看《金刚经》开悟;看《地藏经》知因果,便从始清修;看《维摩诘经》知解脱,心释然;看《庄子南华》心豁达,不再纠结凡尘琐事;看《易经》更知大千世界的奥秘与天道的顺逆……
南怀瑾在自己一生数十年潜心修行,访遍深山高人,获无上智慧,阅经无数中,融汇儒释道,为大家讲解出平常智慧所能听懂看懂慢慢理解的经文,全部收纳于《南怀瑾经典15卷》30册中,南怀瑾用他一生的修行总结出的这最经典的一套“大智慧”,值得我们一生都好好阅读,好好领悟。
从17岁便“通达入道”开始,南怀瑾开始寻经访道,并在25岁入峨眉大坪寺出家为僧,法号“释通阐”,只为一阅收藏于寺内的部卷的《大藏经》,在用时三年看完此经后,南怀瑾发愿下山,写下一首诗:
不二门中有发僧,聪明绝顶是无能;
此生不上如来座,收拾河山亦要人。
在南怀瑾的这套国学佛法讲解里,每每捧起其中一本书慢慢体会字里行间之义,我心徜徉、安静,在浮世繁华中如归隐静谧山林,一切物欲皆退散,只在凡尘修静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