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国际水平的佛学者玄奘
2024/9/30 来源:不详李从悠 http://nb.ifeng.com/a/20190701/7506223_0.shtml
领先国际水平的佛学者——玄奘
天佑
说干就干!玄奘在如此的时节因缘中开启取经历程。他遍寻同行者,大家都不敢去。此时,秦州僧人孝达在京学习完毕,预备返乡;玄奘便与之同行。抵达秦州后,马不停蹄,又经兰州,到达凉州。
在当时,凉州是西域都会,东西商侣往来频繁。玄奘在这里停留,为道俗开讲《涅槃》、《摄论》及《般若》诸经,一时声名鹊起。人们纷纷供养、赞叹,许多西人在听闻玄奘的雄伟计划后,纷纷表示欢迎。
又是出名惹的祸。国祚初立,边疆不稳;军事上与突厥人有摩擦,所以不允许私自出关。凉州都督李大亮得到消息:一个来自长安的和上想要西行。作为行政长官,自然要奉法;找来玄奘质询,他也并不隐瞒。都督命其即刻掉头回京。
当时的风尚对于出家人还是很尊敬的(一切都是对等的:因为“度牒”制度,僧人的素质可圈可点,才会拥有世所敬仰的僧格),所以没有派人押送,也没有后续措施;只是提出警告,让他自行返回。
有一位惠威法师,乃当地僧领。他也收到消息,得知玄奘宏愿,“深生随喜”。于是,密遣惠琳、道整两人护送玄奘西行。因为是当地人,所以对路线很熟;昼伏夜行,很快来到瓜州。
在这里,得到刺史独孤达的欢迎,殷勤供养。玄奘随即询问西方路况。在得知具体情况后,不禁“愁愦”。不巧,用以代步的马匹又死了,一时走投无路。屋漏偏逢连夜雨。
先前那位都督得到消息:玄奘居然没有回头,还在偷向西行;于是下达“通缉令”,欲将其抓捕“归案”。州史李昌被玄奘的精神感动,撕毁“访牒”,任他继续前行。
先前两位僧人,一位已赴敦煌,一位不堪远行,玄奘只能孤身上路。一路偷渡,一路坎坷,出玉门关五道哨口,迎面而来的是八百里沙漠——莫贺延碛。
这是人间地狱,没有飞鸟走兽、花草树木,地上除了沙子还是沙子。在这上天无路、入地不能的死绝之地,玄奘遭遇到生死考验。他只走了百多里地即迷失方向;而且祸不单行,居然把水弄洒了。玄奘念及自己发过的誓愿:宁可往西去赴死,也决不偷生退走一步;不到印度,绝不东归;纵然客死半道,也决无悔恨。
于是,一边默念《心经》,一边坚持西进。白天黄沙飞扬,铺天盖地,就好像下雨一样;晚上看见团团鬼火,漫天遍野,就好像天上的星星。凭借信念,坚定意志,克服严峻考验,步行了五天四夜。就在命若游丝、千钧一发之际,突然遇见一片水草,总算捡回一命。
稍作调整,继续出发。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走出沙漠,来到伊吾的一座寺庙。戈壁苍茫,居然来了一位汉僧;消息一经传开,往来敬礼不绝。高昌王也得到消息,遣使坚请。
在高昌,玄奘得到极大的礼遇。高昌王一心想让玄奘留下来,不放玄奘西行。无奈之下,只能绝食明志。国王不得已,只可作罢;他提供了充足的给养,更与玄奘结为异姓兄弟。就这样,矢志不逾,终于抵达印度。
在此期间,遭遇到拜火教徒的放火驱逐;遭遇到响马强盗的财物掠夺和生命威胁;遭遇到外道的绑架,企图将他活祭神灵;遭遇到终年不化积雪的雪山,同行人马不断死去。
玄奘进入南亚,放慢行程;走一路住一路学一路,顺便研习语言与佛法,以此打好基础。贞观五年(西元六三一年),他终于抵达当时的佛教重镇——摩揭陀国那烂陀寺(施无厌寺)。
那是世界佛教的中心,也是最具权威的学府,各宗经论都很完备。玄奘向上座和上——戒贤长老求学。寺院为他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条件。自此,玄奘开始了长达五年时间孜孜不倦的求学生涯。
这里有一个故事。戒贤当时已经一百多岁了。二十年前,他突发风病;每次发作,手脚疼痛不已,好像火烧刀刺一般。近三年来,病苦愈发剧烈;既然“所作已办”,戒贤便想舍寿。一天夜里,他突然梦见三位天人:一位黄金色、一位琉璃碧绿色、一位白银色,都极相好庄严。
天人对论师说:“你的病苦皆由宿业所致;过去生中曾经多次惹恼众生,所以才有现今的果报。你要好好讲法,才能消除罪障。”那位黄金色的菩萨说:“我是曼殊室利,这位碧绿色的菩萨是观自在菩萨,而那位白银色的菩萨是弥勒菩萨。”
戒贤当即礼拜本尊弥勒。弥勒为他授记道:“你将来一定能够来到我的净土。不过,现在时机未到,你还要继续传播佛法。我们看你想要舍寿、舍弃菩提大愿、舍弃无量众生,就特地前来给你鼓气。只要继续宏扬佛法,坚持下去,病苦就会减轻。
此外,马上会有一位从大脂那国来的高僧向你请法,一定要和盘托出、倾囊相授;他一定会不负所望。”说完这番话,三位菩萨就不见了。一觉醒来,居然病痛全消。这一瑞兆,戒贤曾向大家说起过;如今看见玄奘果然到来,自然惊叹不已。
那烂陀寺分为几个院部,分别教授因明、对法、戒律、中观和瑜伽五科。一部《瑜伽师地论》,洋洋百卷;玄奘前后学习数遍,达到精益求精的地步。
还有《显扬圣教论》、《大毗婆沙论》、《俱舍论》、《顺正理论》、《中论》、《百论》、《集量论》等,同时包括对法、因明、声明诸部,玄奘全都通达;被公认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也就是能够精通五十部经书的高僧(全寺只有十名)。
玄奘学成;一方面为了继续收集散失在外的经论,一方面也是为了检验自己的学养,他开始了遍及全印的游历。与各地学者讨教、论辩,所到之处无不倾服,声名播及五印。
玄奘是个细心人:他每到一处,都会比对经本,把没有见过的本子全都收集起来。就这样,学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学长达数年;此时的玄奘堪称有学有证——全印度的语言、民俗全都了然于心。
重回那烂陀寺,他被聘为讲师,为众开示《摄大乘论》、《唯识抉择论》。在当时,学院存在着中观、唯识之争。大乘佛法两翼:一是广大行派方广瑜伽,一是甚深行派般若中观;彼此侧重、方便、表述,乃至所依经典都不相同。
那烂陀寺学风自由,整个学院虽以唯识学为正统,也包容中观论师。有一位宏扬中观学的师子光论师,专讲《中》、《百》二论;他企图与玄奘辩论。玄奘一代宗匠,作了一部《会宗论》,把中观、瑜伽两派的观点相互抉择,不但把师子光说服,而且还调和了彼此的关系。
除了大乘部争,还有内外、大小之论对。玄奘都能本于初心,不卑不亢,如理作答。所作一千六百颂《破恶见论》,被戒贤誉为:“以此穷核,何敌不亡。”玄奘声名日盛,全印度都知道了这位来自大脂那国的法师;就连当时的大国王——戒日王都对他十分崇敬。
玄奘出关留学,前后十多年,学已有成;年逾不惑,打算回国传法。戒日王在曲女城专门举办法会,一方面是印证玄奘的学养,一方面也是向全印度人民宣扬玄奘的功德;大小乘僧人以及婆罗门等“知识分子”共七千多人在场,五印十八位国王全都列席参加。
学术交流之会程:先由论主提出观点,觉得有问题的人可以提出异议,然后辩论以定胜负。印度辩论之风极盛,双方常以性命作“赌”;输的一方须拜胜者为师,否则就要割舍舌头,乃至砍头。玄奘信心满满,提出事无不尽、理无不归、语无不韵、绝诸异议的论文——“真唯识量颂”。
他把论文张贴在会场外,任何人都能提出挑战。整整十八天,没有一人能够挑出毛病,发起议论;玄奘无疑成为全印度最顶尖的法师之一,所有国王都在其座下皈依为弟子。各大寺院全都提出挽留,皆被一一谢绝。
戒日王苦留不住,只能再邀所有国王,在首都钵罗那迦城连开七十五天无遮(布施)大会,为法师隆重饯行。玄奘法师被大乘学人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学人尊为“解脱天”,为所有信众共同推崇。
回国路上,玄奘渡信度河。遇到风浪,有五十多夹经书落水;于是停步,派人到乌长那国补抄。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带回法宝无数:有佛像数尊、舍利一百五十粒,还请回梵文经典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
玄奘在印度为国王所敬,回国后也被太宗、高宗所重;请在大内供养,赐号“三藏法师”。唐太宗更是两度劝请玄奘入朝做官。玄奘当然不应,太宗只能让他安心译经;下诏由国家组织译场,在首都建立译院。玄奘先后住锡宏福寺、慈恩寺、玉华宫;前后近二十载,将在印度所学全部植播入华。
在唐王朝的赞助下,玄奘译出大小乘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涵盖三时全部要藏。南京金陵刻经处出版《玄奘翻译经典全集》,蔚为壮观。
其中,宏扬因明:翻译《因明正理门论》和《入正理论》;成立基础于逻辑推理的佛教思辨规范。
宏扬对法:翻译《俱舍论》、《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阿毗达摩发智论》、《集异门足论》、《法蕴足论》、《施设足论》、《识身足论》、《品类足论》、《界身足论》、《顺正理论》、《显宗论》等;完整、系统介绍小乘对法经论。同时,翻译《集论》和《杂集论》,介绍大乘对法经论;一方面显出对法不同于《瑜伽师地论》的特质,一方面也指出大小乘对法的相通点。
宏扬戒律:翻译并传授《瑜伽菩萨戒》和《受戒羯磨》;以为大乘行人的戒行规范。
宏扬中观:特别译出护法的《广百论释》;站在瑜伽系统之立场,贯通中观。
宏扬般若:编译六百卷《大般若经》,使浩繁的般若类经有了系统。
宏扬瑜伽唯识:遍译“六经十一论”、“一本十支”,组织、抉择千年教法、大小二乘、教理行果一切义理、疑难;糅译《成唯识论》,成立唯识。
如上所举,将那烂陀寺最盛时期所传承的佛学精华全都传译到了我国。这对汉传佛教的意义重大:如果没有玄奘大师的壮举,汉传三藏经典可能只得在数量上聊以欣慰;就翻译的质量与三藏的完整性角度而言,都会显得逊色。此外,玄奘译经的质量也是独步古今。他提倡忠于原典、逐字翻译的译经新规,成为新、旧翻译法式的分水岭。
玄奘深念法宝可贵,译经、宏法异常尽心。据《慈恩传》说:“法师还慈恩寺,自此之后专务翻译,无弃寸阴;每日自立程课,若昼日有事不充,必兼夜以续之。过乙之后方乃停笔,摄经已复礼佛行道,至三更暂眠;五更复起,读诵梵本,朱点次第,拟明旦所翻。每日斋讫,黄昏二时,讲新经论,及诸州听学僧等,恒来决疑请义。……日夕已去,寺内弟子百余人,咸请教诫,盈廊溢庑,皆训答处分无遗漏者。”“一入道场,非朝命不出。”
如此焚膏继晷,可谓至诚。期间,他还见缝插针地撰写了《西域记》;为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保存了极为重要的文字资料。
事理双臻,玄奘一边译著,一边还参与建造大雁塔;不但设计式样,还担运砖石,亲自劳作。历时两年,宝塔落成,用以供奉印度取回的法宝“真经”。长年辛勤不辍,侵蚀了玄奘的健康;在六十五岁那年,在玉华宫示寂。
逝前,有斗大莲花出现,这是往生兜率的瑞相啊。唐高宗为了这位伟大僧人的离世罢朝三日;追谥“大遍觉”之号,并且下令在樊川北原建塔,供养遗殖。现有一份顶骨舍利被供奉在南京灵谷寺中。
玄奘对于佛教的贡献,不只在于传承和翻译;他在唯识和因明学上亦有系统阐述,非但继承先人,还有全新发展。此外,薪火灯传,其弟子都是蔚为宗匠的大师。著名的有神昉、嘉尚、普光、窥基,皆为法相大家,号称“奘门四哲”。普光、法宝、神泰,为“俱舍三大家”;窥基、神泰、顺憬,又为因明巨匠。具可参考慧立、彦悰所著《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