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观自在菩萨,做真实的自己

2024/9/11 来源:不详

盖美灵肤色遮盖液 http://www.kingbaby.com.cn/gushi/12836.html

陆澄在“自修自悟”的引导下,很快就有了进步。

《传习录》第78条,陆澄问:

“身之主为心,心之灵明是知,知之发动是意,意之所着为物,是这么个意思吧?”

阳明表示认可。

我想,阳明先生对于陆澄,不仅是其理解意思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对他“自修自悟”思想与精神的认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阳明欣慰之处。

其实,在《传习录》第6条中,徐爱有问到“格物”“止至善”等,阳明最后就用了这个心学“四句理”作了总结,即: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这“四句理”算是对“身、心、知、意、物”辩证关系的总结和提炼,其实跟陆澄的说法大致一样,如此看来,陆澄的提问应该还在徐爱之前;两位爱徒的提问,最终让阳明“心即理”的思想更加圆融而完善。

“自修自悟”的功夫,终究是为了“自在自得”。

王阳明八岁就对佛、道二家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学习与感悟,那些《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等应该早就熟读于心了,其心学思想也无不受到禅宗的影响。

以《心经》为例,著名的《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一部几乎人人皆知的佛经,这同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一样普照人间,可谓“风行天下”,普通程度非常高。

为什么这个短短的字,能有如此高的江湖地位?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因为它言简意赅、直指人心,更重要的是,常常诵它的人,往往有一种找到自我本心、安静自在的感觉——这对明朝乃至当下人心浮躁、普遍焦虑的时代,多少有些安神定心的意义所在。

比如《心经》的第一句就讲: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所谓“观”,不是用眼观,而是用心观,有点类似于王阳明讲的“灵明之知”,一种觉知、觉察之意。

所谓“自在”,按禅宗的本意,应该是一切都没有挂碍,一切都安然,对万事万物采取随缘的态度,对一切的外境外缘都随意而为、自由自在;我们现在讲“佛系”的状态,大概就是这种了吧。但王阳明讲“自在自得”,更有“安然于当下,专注下当下”的入世之意,且突出“自得”之思想——自有所得,不为外物所困。

所谓“菩萨”,它的本意是“菩提萨埵”,指求道之人、求大觉之人、求大心之人。

“观自在菩萨”,结合儒、佛二家而言,就是能够常常觉知自己的本心,不娇柔、不做作,做真实的自己;而且,也不会为世间或出世之万物所动,比如对于尘世的名利、富贵等身外之物,有超越世俗、超脱现实之境界,能常守本心,不仅使自己能得到无障碍的觉悟,“随心所欲不逾矩”,而且还能以悲济众生、帮扶他人之心力,扩充“利他”之思维,这或许是“观自在菩萨”的本来面目——王阳明28岁在河南的第一份工作出色地完成之后,“不要黄金只要宝剑”的事实,就是他本人的“观自在”了。(此故事详见本人所著《良知的力量王阳明》)

以上节选自《江波讲传习录》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78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