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第一般若波罗蜜金刚经第十四品之二
2024/7/31 来源:不详本师释迦牟尼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
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萨,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这一段无须再做翻译,大家都看得明白。是围绕解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来解说的。佛接着就给出了答案。
金刚经开示的是第一波罗蜜即般若波罗蜜,而般若波罗蜜就包含无相的智慧,一个人心中无相,没有人我之分,就不会对万事万物起惊讶恐怖之心,万事万物自然也包括了金刚经这部经典。心经里面也说过“依般若波罗蜜多故,无有恐惧,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诸位要想读懂心经,还是要从金刚经入手,而要读懂金刚经,需要从楞严经入手。楞严经解空解相,金刚经讲诸相无相,心经讲毕竟空。
我们一旦明了无相的般若智慧,心中不再恐惧,在修行的道路上,就会心志坚定,无所畏惧,进而生起忍辱波罗蜜,为什么这么说呢?忍辱波罗蜜,分生忍和法忍,生忍,就是忍受众生对自己的伤害,法忍,就是受持佛法不动摇,比如菩萨证得无生而秉持无生法的信念,就叫无生法忍。我们修忍辱波罗蜜,就是断除对人,我的执念,但如果不是以般若波罗蜜做前提,那么就是单纯的忍辱,而不是忍辱波罗蜜了。打个比方,一个胆小怕事的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并不是他有般若智慧,而是单纯的因为害怕而忍受别人欺辱,还是有人,我的执念,就不叫忍辱波罗蜜了。
为了消除众生对佛法的执念,做到真正的无相,所以佛在这里还是苦口婆心的再次强调,佛说的般若波罗蜜和忍辱波罗蜜,并不是真的有这些东西,只是为了教化众生而起个名字方便大家学习罢了。如果我们心中老惦记有个般若波罗蜜,有个忍辱波罗蜜,那我们就没有真正的般若波罗蜜和忍辱波罗蜜。
接下来佛说起过去五百世前做忍辱仙人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的事,虽然金刚经对这个事是一笔带过,但这个故事在《贤愚经》里面有详细记载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忍辱仙人带着五百弟子在丛林修习忍辱波罗蜜,歌利王带着一群宫女大臣来此处游玩,歌利王累了就先坐下休息,宫女们则四处采花玩耍,恰好碰到忍辱仙人和弟子们在丛林修行,从而产生敬仰之心,用鲜花洒在他的头上,坐下来听他讲法。歌利王醒来以后四处寻找宫女,发现宫女围坐忍辱仙人身边,就非常生气,认为他蛊惑宫女,贪婪女色,就用刀把他的四肢,鼻子耳朵都割了下来。忍辱仙人无动于衷,歌利王气得不行,说你如何证明你得忍辱波罗蜜,忍辱仙人就说,如果我得忍辱波罗蜜,就让我的血液变成牛奶,我的四肢耳鼻复原,说完果然如此。他还对歌利王说,等我将来成佛,我第一个度你。后来世尊成佛号释迦牟尼佛,果然第一个度他,这个歌利王后世就是佛的最初的五大弟子之一憍陈如,他第一个证得阿罗汉果。
佛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他当时修忍辱波罗蜜,正因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才没有生起嗔恨之心,才能够度了歌利王。好比现在一个人砍你双手,你心中怨恨,你还会去对他好吗?显然不会,因为你有人我之分。当然,大家要明白,佛在那一世,是仙人,是有神通的,故此才能被人砍了四肢还不至于死亡,现实中我们是血肉之躯,被人这么一截,估计也就只有转世来生了。佛只是教育我们,忍辱波罗蜜的奥义,并不是让大家这样做。我们这一世的肉身,犹如茫茫大海中盲龟植木,非常的难道,应该要珍惜生命,唯有肉身,才能让我们修行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