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方便善巧来领悟本无之大乘
2023/11/20 来源:不详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那家最好 http://www.kstejiao.com/m/
般若学中的“本无”一词,也可用如、真如、实相、真实等词来表达,含义为“性空”的意思。小乘诸派将佛所说的一切法,都看作实有其体的真实存在,导致其思想日益僵化,使教义丧失适应社会需要的活力。大乘般若认为经法本无,反对把佛或佛经语言概念实体化,“本无”的原义是把假象当真实的否定。
在现实世界中,“本无”这种事物现象的本质,只有在对现象的彻底否定中才能体现出来。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只能通过对一切世俗认识的否定来获得。“本无”不能离开现象,因为“本无”正是通过现象的不真实性才得以体现。《般若经》把“本无”思想用于具体范畴,形成无住无得无相无生等观念,其中,无住指不住于名言,无得指对客体思维的自性无所得,无相指思维不执着于事相,无生指思维视现象无生灭变化。为此,要通过“方便善巧”来领悟,并将教义宣传推广开来,般若所谓的“方便善巧”即灵活应用,般若与方便善巧密不可分,般若是成佛之母,而方便善巧是般若的具体运用,没有般若方便善巧就失去了原则目标,没有方便善巧般若就不易推行。方便善巧是入世与出世间的纽带,也是大乘区别于小乘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修行上,提出了“菩萨乘”思想,意为“觉有情”,通过修持六度来求无上菩提的般若智慧,引导众生体语诸法性空的道理,广度众生成就佛果的修行者。
《般若经》是大乘佛教的思想理论基础,后来出现的《华严经》、《法华经》及《涅槃经》等,都是在其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而各成体系的。与此同时,《般若经》也开启了义学的先河,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般若经》的要义在于般若的指归与空观的原则,在禅法上致力于引发智慧、穷究实相。它所提的“十八空”,其归宿皆为“自性空”,即没有独立存在的自体或实体主宰,毋须外在根据,也不求诸内心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