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真空到妙有的大乘佛法

2023/11/12 来源:不详

兰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jichuzhishi/zhiliaowuqu/42824.html

涅槃经认为众生成佛的根本依据,在于人人都有清净的心本性,这个本净之心原本无瑕无生灭无来往,也是没有任何内容和差别的纯精神虚空存在。但若受欲望烦恼的污染和世间规律束缚,就会蒙蔽本心流转生死。若众生接受佛法就能回归本心,达到菩提境界,并认为所有教理都可谓之“常”即“佛性”。

所谓“佛性”是从个别中抽象出来并使其永恒存在,这种抽象的共性就是“常”,它也是涅槃的根本特征。佛性具有“一常二实三真四善五净六可见”六事,和“常乐我净”涅槃四德,这些教理作为一般永存物,具体体现在出入世间的一切事物中,故众生也无一例外地体现佛理,这佛理即佛性,佛性先天地存在,它源于是“因”而不是“果”,涅槃则是“果”而非“因”,但佛性与涅槃间并非因果关系,而是无生灭的平行关系,对众生而言,涅槃是众生“开发”自身佛性的最终结果。众生成佛的关键在于通过断障断念来见佛性,凡人能有“大慈大悲”的行为心理,就易见佛性。大般涅槃经从众生都有佛性到一阐提亦能成佛之说,为大乘佛教所倡导的“一切为了众生”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破除小乘佛教独善其身、悲观厌世的思想局限,修正了般若空宗的否定一切的虚无态度。南北朝时期,讲佛性和如何成佛的涅槃学说,曾取代般若学的流行,鸠摩罗什的弟子道生和慧观,后来成为涅槃学中的两大派。再加上众人为《涅槃经》注疏,进一步扩大它的传播范围,如天台宗、华严宗等,都把《涅槃经》作为佛的最高经典。

禅宗思想的两大源头是般若和涅槃,但般若经典讲空使人生起对俗界的厌弃,却难以让人生的求与期望有所栖泊,易生茫然失落之感。涅槃学则侧重于妙有理论,从真空到妙有是大乘发展的两个阶段。《涅槃经》阐释妙有不是对立的现象之有,正是般若“真空”与涅槃“妙有”的完美融合,才使佛法成为一个圆满的体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66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