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佛教建筑的起源,用学术理论来解释,应
2023/10/26 来源:不详引言
佛教建筑的起源,用学术理论来解释,应该怎么理解?——佛教是指通过佛陀指引,让潜心修佛之人以般若的智慧冲破无明烦恼以成就菩提(觉悟)之道。古代印度人并无意于探索天文学真理,他们潜心于对真我世界的陶醉,在意对时空哲学的论证。
大约在公元前6到4世纪完成的古代印度经典《吠陀支天文学》中记载:研究天文学的目的主要用于祭祀日期的确定。可见古代印度的天文学是伴随着宗教的进步才逐渐发展的。吠陀天文学中有年、半年、季节、月、闰月、半月的分类,这些概念出现都与确定祭祀的时刻有关。
一、佛教建筑
古印度人认为地球是圆的,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天文学经典《太阳悉檀多》中将大地视为球形,将北极视作神仙居住的墨路山的山顶。《梨俱吠陀》作者在书中写到:“宇宙世界广大无限,状如两只巨碗交合一起,分为大地、天空和苍穹三部分,北斗七星居于中天。”在书中还提到了还提到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围绕太阳做周期运动,甚至在书中介绍了日食、月食等。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