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释心经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2023/5/9 来源:不详什么叫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510825.html
(第九十九段)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此句贵在一“知”:临济宗祖师义玄,就是因这一“知”而悟道,悟道时写下了这样一首偈颂:“沿流不止问如何,知照无边说似他,离名离相人不禀,吹毛过后急须磨。”偈中“沿流不止”指的是思想念头,这些思想念头,前念刚灭、后念即生,直接在生命中表现为生死无常,轮回不休,这轮回不休的念头,绵绵密密如溪涧河流,川流不息。“问如何”是问有没有办法止住这些川流不息的念头,止住了才能跳出轮回。作者这时自问自答,解为知道这些念头并能观察这些念头的那一个,却不在这些念头中,自然也就不在轮回中,他是离名离相,不能用语言文字对人禀明的,这不能用语言文字禀明的就是那一“知”,那一“知”迷时落红尘、觉时出三界,就是修行人要悟的道。在日常生活中,无时不用这一“知”,但在用了之后,就要象用刀吹毛断发后,为保持刀刃不炖而急需磨,意为需时时保持这一“知”不迷,要保持这一“知”不迷,就要时加觉照。
可见这一“知”,即是诸佛心地要门。知者:知而无知、无知而知,知而无尽,了了常知。这一知,就是般若之体、万物之本,称为灵明觉知。灵明觉知是出三界、脱轮回的根本智。根本智又名如理智、无分别智、正智、般若智等,就是符合真理而又无分别的真正的智慧,由于它是生一切法乐,出一切功德,大慈大悲之根本,所以叫做根本智。根本智是佛教的核心法理,是佛陀宣讲的宇宙人生真相。佛陀说;“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就是对根本智的解释。世间万物,就心体而言,是没有分别的,分别之相在于物、无分别之相在于心,心之体即是根本智,根本智就是成佛之无上道,就是出世之般若。
般若智粗说有三种、即:
一、生空无分别慧:意为已通达人空,而不起“人见、我见”的智慧。此为声闻智。
二、法空无分别慧:意为已通达法空,而不起“法见、我见”的智慧。此为缘觉智。
三、俱空无分别慧:意为已通达“人、法”俱空,而不起“人、法”二种我见的智慧。此为大乘菩萨智。
声闻智、缘觉智只能了脱分段生死,不能得究竟涅槃,只有大乘菩萨智才能得究竟涅槃。其实这一“知”就是大乘菩萨智、就是般若。要想般若生,只需做到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则般若生;要想般若现,只需做到一法不现,一法不现则般若现。这就是以上略说“知”的内涵。
波罗蜜多意为“度”:到达彼岸的意思。意在说明“度生死苦海、到涅盘彼岸。”所谓“彼岸”是相对于“此岸”而言的,生死比喻“此岸”、不生不死比喻“彼岸”。只有用般若智修行,才能从有生死的此岸到达不生不死的彼岸。能了知般若波萝蜜多的含义,并能受持《心经》者,即是受持诸佛心法秘要,必成佛道。因为《心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精华,具足如来一切种智。
通达般若法者:心明性正,虽未得果,因地即得法眼净,顺境逆境、心无所染;正法邪法、心不见二;正道外道、心无取舍;儒、释、道,诸子百家乃至基督教、伊斯兰教等,虽多如百川交错,终入般若法海。一切贤圣,唯见究竟,不辩真伪,安住于正定聚,于菩提心而不退转。
一切修行的真实体悟,就是为了通达般若法,成就般若法,成就了般若法的菩萨们,得真实大妙用:上天入地、神通自在;独步虚空、遍周法界。于他化自在天为魔众说法、魔众皈心;为九十六种外道说法、外道皈真。三界内外、唯佛独尊;虚空法界,唯般若最真;理学实修皆是智慧、因地果地不离般若;般若成就一切种智、般若成就一切佛果地。由此可见,“故知般若波萝蜜多”这一句,含藏了无量多的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