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知的含义是什么如何达到perf
2023/4/6 来源:不详我们继续来看“知”的定义。
我们看到的第一个是首先了解语言文字,了解佛法的名相,而后还要去思考,如果没有思考,我们学了一门知识没有拿来思考,来用的话,就太可惜了,所以,这个“知”有进一步闻了之后,来思,来修,有闻思修,这个叫做“jāna”。
但我们没有真正知以前,叫做“Vijāna”,前面加上vi,Vijāna就是有所分别,而且是执着的分别,认为每一个现象都是真实的,都是固定的,不会改变的,这个叫做“Vijāna”。中文翻译成知识的识,意识的识。
所以唯识学的识就是Vijāna的过去分词叫vijapti,vijapti是已经产生了分别作用以后,一切的万法都是我们众生产生分别作用以后所呈现的,这个叫做“唯识学”。
很简单,唯识学的意思并不是一切万法都是我们的心所造的,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我们对于一切万法有所认知,都是在我们产生了vijapti,已经有Vijāna产生分别作用以后,才呈现出来的。
如果我们有了智慧,不会再执着一切万法是有所不同,白色和黑色有所不同~
或者是这个电脑和桌子有所不同,不同当然是不同,可是并非坚持它们体性不同,它们体性都是缘起的,它们的体性都是空性的,如果能够知道这一点,我们就不会有烦恼,那时候称之为Prajā,我们称之为般若。
Prajā意思就是perfect,perfectwisdom,当我们了解reality的时候,不是wisdom,那个只是凡夫的分别知识而已。
当我们了解一切万法是缘起缘灭的时候,我们就有了这个Prajā,应该讲就有了jāna,但还不是Prajā,Prajā一定要了解reallyrealReality那种wisdom才是Prajā。
换言之,就是中观见,不执著有,也不执着空,空有不二,一切诸法的总相、别相都了解了。那个才是般若的智慧,这称之为“一切种智”,这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