倓虚法师的又一杰作营口楞严寺蓬莱海
2025/3/28 来源:不详哈尔滨极乐寺、长春般若寺、营口楞严寺和沈阳慈恩寺并称东北佛教四大丛林,而这其中的极乐寺、般若寺和楞严寺的建设均与倓虚法师有关,倓虚法师在东北佛教传播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营口楞严禅寺始建于年,年基本完成。在寺庙布局上,楞严寺与极乐寺非常相似——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布局,东跨院为塔院,就连寺塔都非常相像。
楞严寺照壁楞严寺前的广场上,立有一堵青砖照壁,正面壁心书“东北名刹”行书大字,题写者是著名居士、大书法家赵朴初先生。背面壁心的“妙湛总持”解释起来比较费劲,应该是赞颂佛和佛法的意思,总之,就是一句赞美佛教的漂亮话。
楞严寺山门楞严寺山门面阔三间,重檐歇山顶,覆灰瓦,顶层檐下悬“楞严禅寺”横匾。楞严寺匾额原为大汉奸郑孝胥题写,东北光复后被弃用,现在的匾额由赵朴初题写。山门两侧有很短的八字照壁,照壁两端是两座卷棚顶掖门。山门采用重檐歇山顶,突兀奇伟气派不凡。
楞严寺天王殿及钟鼓楼楞严寺的天王殿与山门形制基本相同,也是面阔三间的重檐歇山顶,这在寺庙建筑中也不常见。天王殿左右的钟楼和鼓楼为重檐歇山顶,不仅建筑风格和天王殿非常一致,在高度上甚至超过了天王殿,大有胜过天王殿之势。
楞严寺大雄宝殿惊叹于山门、钟鼓楼和天王殿的雄伟,心里想着:大雄宝殿一定更加令人叹为观止。但出人意料的是,眼前的大雄宝殿仅仅在面阔上比前两殿略胜一筹,其它方面都比前两殿降低很多:歇山顶变成了硬山顶;重檐变成了单檐。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楞严寺三大殿在规制上的不协调呢?问题可能就出在这三大殿可能不是同一个时间修建的,时间的跨越和当时财政条件的影响,造成了三大殿形制的错乱。
楞严寺藏经楼史载,原有的藏经楼面阔七间,二层,硬山卷棚顶,前出抱厦。在年的海城、营口大地震中,藏经楼损毁严重,不得不拆毁重建。年新建的藏经楼,面阔增加到九间,屋顶也改为重檐歇山顶。看着眼前雄伟的藏经楼,我突然有一个大胆的猜测: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和藏经楼都是一起重建的,只有大雄宝殿是原构。
楞严寺塔楞严寺东跨院中的这座塔始建于年,楼阁式,八角形,高九层。这座塔的修建灵感应该来自哈尔滨极乐寺,因为极乐寺在东跨院里也有一座塔。
楞严寺楞严寺及其周围景观现在被辟为“楞严寺公园”,成为营口市民一个重要的休闲活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