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知识理解经题,方能对经文有所领悟

2023/11/8 来源:不详

《金刚经》在佛教中的地位无需多言。它被引入汉朝之后,从东晋到唐朝,翻译了六个版本。根据不同的时代和译者,经文略有不同。目前最受欢迎的版本是姚秦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版本。

《金刚经》所讲的道理,可能不太容易理解。事实上,卷的《大乘般若经》浓缩成多字,其内涵是深刻的。大多数文本都采用三段论,即“如来说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这往往会使读者感到的第一个困惑。在这篇文章中,将从《金刚经》的题目开始,告诉我们《金刚经》讲的是什么。如果我们能彻底理解佛经的主题,我们就能理解一半的经文意思。

世界上最坚硬的是莫若金刚。这里我们用“金刚”这个比喻来形容那颗永不毁灭的“心”。所有的生物都是自给自足和平等的。正因为有了这个“心”,主体才可以跨到彼岸。世界上有各种行为,如梦和影,一切众生的色身和意识,甚至山川和大地,都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叫做“虚妄不实”。只有这颗“心”才是长生不老之道,没有生与死的过程。

《华严经》的“一切唯心造”、《新经》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禅宗启蒙的“诚”,都是围绕着这颗心展开的。没有了这颗“心”,空虚就会被摧毁,而用金刚作为隐喻,恰恰说明它的坚固。

般若是梵语,字面意思是“智慧”。一般来说,如果世界上没有所谓的智慧和博学的人才,它指的是大乘菩萨的智慧,谁劫持了戒律,实践的好。由于有足够的理由,觉知可以证明“真心”,并开启般若智慧。例如,老和尚虚云听到茶杯掉到地上,感到山河破碎。

有了般若的智慧,我们可以观察“心”的本体,理解《金刚经》中的三段论。事实上,他们都在说“金刚不坏心”。如来说所有的法都是心生,叫做法。并非我们以世间智慧理解的那样,让人破除文字相,摒弃人我是非。

波罗蜜也是梵语,字面意思是“到彼岸去”。佛陀说,所有的众生都掉进了生与死的海洋,而彼岸是超越了生与死的轮回。大乘和小乘教法都可以到另一边去,但是佛陀说小乘教法可以到彼岸去是方便说。只有大乘佛教的教导才能完全地解脱。

小乘知道其中的辛酸,打破了陈规,证明了道的存在,进入又消失。消灭除“心”以外的一切法律行为,也会切断六道生的原因,“心无所阻”,只留下真诚的孤独存在,这是“无余涅槃”。然而,当你进入涅磐时,你的意识将永远不会再觉醒,你将不知道你已经获得涅槃的证据。因此,佛祖说,小成漂洋过海,只为了取得功德,而没有究竟。

大乘佛教与菩萨道的修持,就是要发展至无上菩萨的心,或顿悟或渐修,直到开悟,开启般若智慧,经过多次劫掠,直到佛果圆满。佛陀的境界不仅在涅槃中,而且在数百亿的无量众生中,这就是解脱的境界。《金刚经》所宣扬的是大乘菩萨道的修行。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般若经》的总结性著作,而经题又是整部《金刚经》的纲领。作为普通人,如果我们想要理解金刚经,甚至整个《般若经》,从认识“整部般若经典都是围绕真心宣说”开示,会有入手处。理解经文的意思,至少要理解经文的一半意思。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如果您喜欢内容,欢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66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