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应该怎么理解对

2023/6/24 来源:不详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出自观世音菩萨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心经中的般若读作(bōrě),通俗的理解可以称为智慧。而波罗蜜多则是到达彼岸之上的意思。为什么还要有一个多字?佛常以筏喻。到了彼岸还不行,还要弃筏登岸才可。连法也要弃掉。因此说彼岸之上。

而“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应该怎么去理解呢。其实这两句话是一种小乘声闻的境界。下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才是一种大乘境界。我会在里跟大家探讨。说到这,为了避免被抬杠,我先说明一下。佛法并无大小乘之分,而是一种方便之说。但那是到了一定境界才能悟到的。很多人自认悟到了,也只是把字面意思解释了一下而已。

我们先来探讨这句。毕竟,包括老胡(笔者)在内的很多人都不具备那种大乘的悟性。所以我们还是老老实实的从小乘入手吧。

一色不异空

这四个字的意思是,我们的色法本身就是空的。因为它本身就一直念念迁流不止。并没有住处。就像佛说的,是六根与六识相接产生的幻相(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给我们显微镜般的视力,我们看到的世界是否有不同了呢?)。量子学诞生后,提高了大家对这个说法的认识。我们可以这样想,如果把我们缩小亿万倍放进自己的身体里。我们看到的可能就是身体里一团虚空,甚至很有可能就像我们目前看到的宇宙一般。根本无法看到完整的身形。

二空不异色

我们一般说到空,就是一种虚空或者与不空相对的空。这其实都是我们可以看到或者理解到的一种空。就像天地间的虚空,我们是可以感知到的。这也不是空。比如我们竭力让自己什么都不想,但执着于不想也是一种想,而并非真的无想。这两句经文道明了色与空的辩证关系。之所以说其为小乘,是因为这是针对众生思维而讲的。我们理解的空,是一种有相的空。空与不空是相对存在的。那到底如何才是空呢。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了。大家可以先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53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