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做菩萨,先发四心

2023/4/25 来源:不详

所有修行佛法,特别是大乘佛法的人们,都知道一切行菩萨道,修行佛法的众生,在没有证得涅槃圣果之前都可以被称作为菩萨,因为菩萨是正在因位修行的圣者,而佛祖则是已经圆满了果位的圣者,二者的区别只是觉悟程度高低的区别罢了,如果能够通过修行而觉证真如一体的如来本性,获得大彻大悟达到涅槃彼岸,菩萨即成为了佛祖,但是在未觉悟之前,根据开悟的深浅不同而有不同的菩萨阶位,这一点在菩提功德品中有所介绍。

在没有彻悟之前的菩萨们,为了要广利有情,便必须要发四心来做为自己修行的基础,因为大乘佛法以利乐众生为宗旨,不像小乘佛法以自得为目标,所以发的这个四心,便是一个大小乘佛法的分水岭,哪四心呢?一广大心,二最胜心,三恒常心,四不颠倒心,下面简单的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广大心,菩萨既然发心要广度群生,便必须要以最广大的范围为目标,如佛法中常说的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四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等,只有以最广大的心来修行,并且不择其亲疏优劣,一切平等的对待,才能证明你的心是真正的广大之心,如果在其中掺杂着分别心,则非广大心。

二,最胜心,最胜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第一义,再无复加,菩萨发心度脱三界四生中的有情众生,好事做到底,送佛上西天,要使他们最终都能够到达无余涅槃的最高境地,而不是让修行之人落入声闻缘觉的小果便说是度脱,使众生都能断绝烦恼,了脱生死,而入无余涅槃,无余者,惑业与身俱灭是也。

三,恒常心,菩萨虽然度脱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金刚经)”,为什么,因为众生本来空寂,自性即佛,所以没有什么众生可以度脱,虽然众生无需度脱,可是菩萨的度脱有情之心,却不敢有一丝毫的懈怠,就像一个随时待命的人一样,所以叫恒常心。

四,不颠倒心,菩萨度脱群生,不能有我、人、众生、寿者等四相的分别,如有人、我等四相则非菩萨,菩萨是已经了知人、我等相皆空之人,本来皆空,自然也就无法度脱,无需度脱,不去分别计较,自然也就没有颠倒之心了,因为“我”,本来就只是一个五蕴皆空的假我,知道了这一点,自然也就不再执着于相与非相,也就知道了性空本无四相的真谛了。

如果能够视一切众生平等而无差别,那么修行佛法之时,便能够迅速的契入佛祖的般若智慧之中,如果执着于人我之分,那么便四心难发,与菩萨道擦肩而过,想要证入佛法修行的无上菩提,自然也就难上加难了,如此说来,发这四心之前,恐怕还要看破一个“我”呢?否则,不但菩萨难做,修行也有阻碍,何苦来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45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