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的底色空性,静心修心,明心见

2025/6/2 来源:不详

北京白癜风治疗是多少钱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5/5599614.html

、你可能会问:既然是“空”,怎么还会有“底色”?

因为空或者空性根本没法用语言来描述,能描述出来的仍旧是落在“脑”的思维逻辑下。

就好比,一个没喝过可乐的人,问你可乐的味道,你怎么描述都不对——甜的?带气的?微苦的?甜加苦再加气?

越描述越乱,倒不如让他直接喝一口,他马上会说:噢,原来是这个味儿,虽然他用语言也同样描述不清到底啥味,但他已经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什么是可乐的味道。

“空性”也是一样,只能试着通过比喻,来指向“空性”或透过“心”来领悟空性。

“空性”,无色无形,这里用“底色”、“底盘”、“底座”是比喻它作为一种“背景”、一种“架构”的作用而存在。

就好比,一张无限大的白色画布,我们在上面画人,画树,画鸟,画山,画水。

这些画的“线条”本身,代表了我们的念头、情绪、人生、世界甚至整个宇宙,而后面的画布则指向“空性”。

没有画布,也根本不会有山、水、树、人生、世界、宇宙,而我们大多时间完完全全投入了这些粗的、细的、美的、丑的线条,忘记了后面背景。

即使现代物理学领域,也已经在指向空性,他们也一直在寻找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想找到这个“实体”。

至少到目前为止仍未找到,只得出:再小的粒子仍旧可以再小……

如果我们对物质进行切割,从大到小,再到分子、原子、粒子、量子、夸克小到不能再小之后,并没有实体,也只是空、空性作为一种架构而存在。

《心经》通篇7个“空”字,其实就是在说明:对于“画布”(空性)而言,根本不在乎,也不知道你在画上画了些什么,你画山,它还是一块画布,你画水它也是,你画人它还是。

它不会因为你画得好看而再延长一些,也不会因为你画得丑,它萎缩一些。

所以,从画布(空性)的角度而言就是五蕴皆空,就是空中无色、受、想、行、识。

静心修心、明心见性、参禅悟道,也只是从我们聚焦的“线条”中,做一个回转,领悟到这个“底色”(空性)、这个“背景”(空性)、这个架构(空性)。

“悟”,左边的“忄”代表“心”,右边的“吾”代表“自己”,也就是自己领悟到自己,自己觉察到自己,而这个自己是真实的自己,也就是空性。与人生的“小我”无关。

但话说回来,“悟”也是通过“小我”和“小我”注意的客体,做一个回转,回到产生“小我”的源头,但也只是空性。

也许你会担心,是不是人生就此乏味,其实恰恰相反,因为这时你什么都能看得开,什么都能放得下。

只会带着喜乐、宁静来完成“小我”这个“身心”这一生需要完成的。再难度过的困境,再大的磨难,对你我来说也没有绝对的重要性。

《心经》的核心:“观自在”,一不留神当人名读过去,就可惜了《心经》的主角:“观音菩萨”,现实中到底存不存在?《心经》的灵魂:“般若”,超越智商情商的智慧,你只是忘记了《心经》的密码:应对情绪的一道光,修心修行的一把钥匙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97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