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第9章诸佛护念疑难问题深解

2025/6/1 来源:不详

提示:本文解读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原经文标点、分段,二是义解,三是引论。引论是对本段经文的疑难问题进行深入论证,以便读者更加全面理解经文的意义。一般读者不认识的经文生僻字均注音,经文均采用现代新式标点。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舍利弗,你心里怎么想,为什么要叫做“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听闻此经领受忆持者,以及听闻到诸佛名者,这些善男子、善女人,都被一切诸佛所护念,都能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此,舍利弗,你等都应当相信领会我说的话以及诸佛所说的话。舍利弗,如果过去已经发愿,今天正在发愿,未来将要发愿,想要往生阿弥陀佛国者,那么这些人都能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十方众生,过去已经发愿往生的,就已经往生了。今天发愿往生的,虽身在娑婆可心已到极乐,一定也会往生的。未来众生发愿往生的,未来也一定会往生。因此,舍利弗啊!你们各位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往生此国。

舍利弗,如我今天这样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那十方诸佛也正在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他们都在这样说:释迦牟尼佛,能做甚难希有之事!能在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舍利弗,应当知道我在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真是很难啊!佛说完此经,舍利弗以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听闻佛所说如此殊胜的净土念佛法门,法喜充满,毫不怀疑,依教修持,从此不退,五体投地,顶礼佛祖而退去。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这是劝信流通第二部分。佛陀引出经题“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全名应该为“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上面六方诸佛共同“称赞不可思议功德”,劝一切众生深信不疑,所以经题前面八字已经解释完毕,这里开始解释后面八字,为什么叫做“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什么叫做“护念”?护者,加护,使不退堕;念者,爱念,使能精进。莲池大师说:“念佛之人,佛力保护,令其安隐,无诸障难故。佛心忆念,令其精进,无有退堕故。观经云,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又经云,念佛之人,阿弥陀佛常住其顶。又十种利益云,念佛之人,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此本师护念,而十方诸佛同此护念。当知念佛佛念,感应自然。”

我们念佛,佛就念我们,佛门叫做“感应道交”(众生之感与如来之应互相交流)。《楞严经》说:“十方诸佛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等。”

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如果儿子离家出走,不要母亲,母亲天天思念他还有什么用呢?佛护念众生也是如此。如果众生没有善根,也就无法得到佛的护念。能够被佛护念的人,一定是有大善根的人。

《无量寿经》说“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已曾钦奉诸如来,故得因缘闻此义。”因此闻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都有大善根大因缘,故得诸佛护念也。

闻经受持,执持名号,即是大善根福德因缘。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其名号具足万德,为诸佛所护念,念阿弥陀佛与念十方诸佛无异,故念阿弥陀佛,亦必为诸佛所护念。

因此,今能够听闻阿弥陀经,能够听闻阿弥陀佛名号,是有大善根,众生应该珍惜这种善缘。《华严经》说:“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愿生天中,而不闻佛名。”

什么叫做“受持”?受者,接受领会、融会贯通;持者,依教奉行、保持不忘。

佛陀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什么是真正的善男子、善女人?就是真正发菩提心的人,他们听闻《阿弥陀经》后就会真正受持《阿弥陀经》。现在很多人把“受持”这两个字弄错了,他以为受持《阿弥陀经》就是在早晚功课把它念一遍就完了。念佛也是一样,念完了就算完成任务,因为这是每天规定的定课。这样有口无心的功课,算不算受持呢?能不能得到阿弥陀佛和诸佛护念呢?

所谓受持,不仅要每天早晚功课念诵,更要在生活实践中发菩提心,这才是真正领受佛经,才是依教奉行、保持不忘。早晚功课是提醒自己不忘失菩提心,功课之后依教奉行、保持不忘,那才是修行的功夫。如果早晚几分钟功课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功课之后就什么也不管了,忙于应付俗务,把菩提心忘失殆尽,生活中无处不显露自己的贪嗔痴,这怎么能算是真正受持佛法呢?虽然早晚散心念佛念经,可以泛泛种些善因,可要想今世解脱绝不可能。如此应付诸佛,也等于欺骗自己,自然也得不到诸佛护念。

然而,经上不是说十念即可往生吗?怎么天天念佛念经还不能往生,竟然得不到诸佛护念呢?智者看经,不断章取义。临终十念往生,那是平时念佛做到了一心不乱后而成的。如果平时一日至七日念佛,能够一心不乱,临终一念就能往生,何需十念?临终能否往生,关键就在断气后最后一念是否念佛。最后一念念佛即往生,最后一念在六道即轮回。最后一念念佛,是一生念佛功夫所积累而成的,也可以说是靠一生发大菩提心积累而成的。

只有真正受持《阿弥陀经》,发大菩提心执持名号,才能得到阿弥陀佛和诸佛护念,并且能够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指佛圆满究竟的智慧。佛陀从一切邪见与迷执中解脱开来,圆满成就上上智慧,周遍证知最究竟的真理,而且平等开示一切众生,使其到达最高的、清净的涅槃。此种觉悟为世间言语难以说明,故称无上正等正觉。慈恩大师于《般若心经幽赞》卷下说:“阿云无,耨多罗云上,三云正,藐云等,三又云正,菩提云觉”,所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即是无上正等正觉。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上面劝信,这里开始劝发愿。深信有极乐净土,就要发愿往生。虽然相信有极乐净土,但是不发愿往生,那好比别人描述了一顿美食,你听完不想吃,那么这顿美食不管多么好,对你又有什么用呢?虽然知道有极乐净土,你却不发愿往生,还要去修其他法,修藏密气功,修禅宗,那么这样的净土也与你无关,你也去不了。只有你发愿了,佛的加持力才会起作用。佛不违众生愿,若你不发愿往生,佛也不会违背你的愿望。自己发愿是自力,阿弥陀佛的加持是他力,只有自力和他力结合起来,才能往生极乐世界。

只要发愿往生,没有谁不会往生的。过去已经发愿的,早就已经往生了。今天发愿往生的,只要执持名号,一定也会往生的。未来众生发愿往生的,未来也一定会往生。故佛说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佛至此已经第三番劝众生发愿往生了。在正宗分那一部分中,因听闻依正庄严,众生生者,皆得不退,故初劝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第二番,在正宗分,闻念佛一心不乱,临终见佛,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重劝说:“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第三番在这里,佛说:“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反复劝说,苦口婆心,若不是悲心特切,何能如此?若不发愿求生净土,则辜负佛恩。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2%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97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