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读到只有5个字时,一切苦厄皆已化

2025/5/21 来源:不详

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经藏更是如此。

相隔的时间久了,每读一遍《心经》,皆有不同的感悟萌于心间,有时更似灵光一闪,瞬间便解开了多年困惑于心的谜团……

一切皆是仗境方生,心境不同,领悟也就自然有所不同,经文本就玲珑通透,时刻都能照见不同状态的自己。

经云诸法空相,一切皆无,当无所得,做到心无挂碍……

当一切都空了,无了,又还能剩下什么?答案是什么也没剩下,只是把一切多余的世俗尘心都打扫干净了,给人舒舒适适清清爽爽的觉知而已,原来这就是适合自我常住的空间?

当《心经》读到只有5个字时,一切苦厄皆已化作菩提,渐觉本来清净!

观字,乃全经文的囊括和总览,起始和缘由。

有人把观自在菩萨作为一个独立名词来解,也是正确的,只是经文本来通透,妙在一个观字开篇,才有了收放自如的一切觉知……

观,本义为看,实义为察,深义为洞明,真义为觉悟,通透义为妙入一切真相之缘由。

观自在者,即觉悟本来、妙入本来、湛然常寂之真由也!

转识成空,入空得定,入定驻慧,入慧生灵……

以心为观,观则归本,观则合来,诸法空相,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观到心无一物,则万法皆空,自入本来清净,清净即自在,自在即菩萨!

人人本自清净,皆具佛性,只因涉世太深,蒙尘未显,故得从此观之,从观而始,从观而觉,从观而悟,从观而入……

一个观字,妙入一切真相之门径也,以无所得故!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以行字作为衔接和枢纽,悟后起修之精进也。

行者,世间一切艰难险阻跋涉之过客也,风来雨去通达彼岸之机缘也!

此心觉后悟后,仍需在红尘千锤百炼之,以至对境不迷心,于尘不起欲,面染不动念……

如是修行,世间法叫做定力,出世间法叫做定功,凡事皆成于定,此心常属青山不改即是定,入定方生根,根深方叶茂……

行字后面是一个深字,深到一定境界之时,才能突破进入到下一个维度空间!

照见五蕴皆空,行深到了一定境界之后,一切也就豁然开朗明白起来!

照者,如日月高悬,群星璀璨,洞物真机之光亮也!

此心无照之时,尚处云山雾罩之地,迷之不解;此心有照之后,已居澄潭碧月之所,觉后方明。

红尘俗世无所染,心清意净始如莲;

妙趣天然成映照,亭亭立立一花仙。

度一切苦厄,待到心性豁然开朗明白起来,才能了去心中的一切忧愁烦恼困苦,妙入到本来清净的菩提境地上来……

度者,渡也,迷时师渡,悟时自渡。

世间种种因缘造作,皆从心而起从心而落,心如流水,心类虚空,心似明镜……

心法总摄万法,万法源于心法,逐念流传皆是色,慈悲喜舍方成空……

度者,迷海慈航也,菩提心也;一切苦厄,只是心中迷雾知障也!

世间无人可度,唯有己心自渡,回到本来清净,便已菩提道上行,自在境中旅……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依者,念念清净相续也,如如不动无住也!

依者,道不与人须臾离也,行住坐卧合自然也!

般若波罗蜜多,此梵文难解,翻译过来也仍保持原梵文不变,如此度来,应乃觉后真如,非我世间法凡夫可妙合传言其真义也!

总之,依于心,依于经,依于无上正等正知正觉,如是修行久久,应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道上行吧?

心经,每读一遍时,皆因即时心境有别,收获自然有所不同!

有所收获,也是于经不合的,应以无所得故,又该如何取舍?方是菩萨所言之心无挂碍?概言境无止境,如我凡夫所执未了之前,若能精进一分,便是一分吧!

以上所言,皆是樵夫即兴个人言语,并非实证所得,素以行深文字般若见长,稍有穷理而已……所言若有不合或偏差,欢迎指正批评,以免误导,抛砖引玉,这样更有利于大家一起共同学习进步!

您又怎么看呢?

万千法亦得,

清静心难持;

六根般若定,

境至自然明。

——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96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