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思想也称为绝对真理
2025/5/16 来源:不详修学般若思想的时候从哪能够感受到它圆满的力量呢?人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总要依照和遵循自己的所谓原则,而这个原则从哪儿来呢?我们作为正常状态下的生命体,从自己的意识层面认为这好像是本来就有的。凭我们现在的能力只能知道自己有意识以来的东西,不能回忆起来未生之前的自己。所以我们只能从有现象界生命里剖析一下所修学的般若思想的实质的存在。因为空性本体对于我们现象界生命意识层面的理解来说,好像有点虚无缥缈。讲空啊,讲有啊,好像跟我们现实不是很搭钩的。
对于佛微妙的功德利益,我们从佛典的记载和自己学佛的经验感受,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又认为这个东西是有存在的,认为佛是存在于我们生命个体的外面。这是我们理解的常规,它是不是究竟的呢?正确的呢?不可而知。我们对自身生命现象的感知和感悟是不是符合某种道理?也不得而知。所以自己就妄加揣测,自然而然在成长的环境过程当中形成了所谓的自我为中心的人性思想,这是人性思想的来源。
人性思想没有一定的标准,因为人类社会是多元化的,并非是某个主体所主宰的。很多元素组成人类社会,不光是人类本身。我们修学般若思想(般若思想也称为绝对真理)的时候要去观察,这个绝对真理跟我们现象界的意识层面生命到底有什么关联呢?我们学了它又有什么作用呢?这是好多人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每当我们碰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好像对佛所讲的真理总有一个动摇的观念,信念力不能发生绝对的力量和深度,得到的利益也就不会以圆满的状态出现。
比如说修行,在人们常规意识里认为“我拜佛、念佛、修学,应该一切吉祥”。你的意识层面理解的佛就是个神,它在你生命体外面,“我既然念佛,我既然烧香,我既然磕头,佛你就该让我怎么样”,普遍都是这么认为。这种意识观念根深蒂固得深入人心,这就麻了大烦了,这个认识恰恰是学习真实佛法智慧的障碍,这叫人我思想。这种隔离很多人都有,“我学佛,应该有点什么感觉。”那是错误的,但凡有相皆是虚妄。
那你说“无”对不对?无也不对。你有执,就是错的,你有执的时候空性的力量不显示。你心无挂碍才行,你的认识、信念和行为没有障碍了,圆满的福德智慧才会显现出来。什么是圆满福德?你做的一切事都会成为你增上的绝对的助缘,而并非是心存任何一种观念修学佛法的绝对真理。你心存一个观念认为“我学佛,应该有什么”错了。你本有的东西不是修学来的,不是“我”修行出来一个什么东西,不是。
你通过什么显现它呢?通过念觉性(觉性的不执)没有挂碍直接就进入绝对的状态了。而并非是通过意识思维,然后六根再去造作,那叫业报,不是本有的绝对的东西。而本有的绝对的东西一切现成,你去觉悟它就能使唤它。你唤醒它就能使唤它,否则到头来没有意义,真的,做任何东西没有意义。
前面我们经文讲过,哪怕你用满恒河沙那么多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不如去显现本有真理真实的成分和氛围去!这就是有为法和无为法的差别,世间法和出世间道的差异相。这完全是一念之间的差别,一念生执著你就是世间道,哪怕做了那么大的行为也是有漏的凡夫相,因为你在相对法里不是绝对的境界。
只要心中产生任何感受的时候当下要觉悟!你心念里突然冒出一种感受,有、无、好、坏、无明什么,全部都是感受,赶快觉悟,因为它跟空性不相应。空性是什么?《心经》告诉你“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一切的感受(六根六尘六识)在它那里头是不存在的,是幻有的,不是真实有的。你一念生执著,十八界自然化现,所以这时候赶快觉悟,返本还原归自空性。空性是现成的,你只要觉悟它就能使唤它!
怎么觉悟它?我们不是讲了好多例子吗?比如心情,心和情是两个东西。“情”是执著,念头的执著点跟念的本体其实是不相挂碍的,再好再坏跟你的心念并没关系呀!这个道理我跟你们讲过多少遍。你心情再好也会过去,有生必有灭呀,但是你的感觉并不会灭。我们现在修学般若思想的目的就是要抓住根本而摆脱现象的约束和束缚。抓住啥根本呢?“什么”在感觉?我要这个,不要被感觉的“那个东西”,那个东西是不真实的,不是我们的,那是我们心里头变出来的影儿。
这个观念能理解吗?你的现象生活里也是这意思,现象生活里你好,能好到哪儿去?坏,能坏到哪儿去?好坏都会过去。阴天,晴天,月有阴晴圆缺,其实月亮有变化吗?没有,月亮这个本体并没有变化。我的心情再不好,再好,不一样过去了吗?你总有办法让它过去呀,那是你的觉性,它自然而然就要解脱这些现象。因为这些现象(生命意识层面)跟我们本体是不搭旮的,就象空中的灰尘一样。
虚空里的灰尘再多,它也得落下来吧?空里头能存得住灰尘吗?存不住啊,就是这道理。我们的心体本空,为什么我们搞不定它呢?很简单,因为心有执。你的念觉力执著了,觉性在执幻相为实有的同时,你就被幻相所拘束住了。何谓幻相呢?色受想行识都是幻相,我们所见的山河大地,人生观念什么全部都是幻相,全部都是我们心里头的障碍。你看重它,你就把本觉性亡失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