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中的心指的是什么心

2025/2/10 来源:不详

《心经》是一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经书,那么《心经》的心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佛家是讲实修实证的,并且有严格的修行的阶位和境界,而心经是一篇高度凝练的佛家经文,高度的概括了佛的深奥含义。

佛教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上的,讲究修证次第,进而实修实证做功夫,得到相应的果位,以达到能够真地德通过修行了脱生死轮回。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佛家以“五乘菩提”来作为修行的次第,而在“五乘菩提”的修证过程中,八识论是其核心。五乘所指的就是人乘、天乘、声闻乘、圆觉乘、佛菩提乘,八识就是前五识(眼、耳、鼻、舌、身),意识(第六识),末那识(第七识),阿赖耶识(第八识)。

前五识和第六识大家都能够感觉得到,第七识、第八识就比较困难了,第八识也称作种子识,能够异熟一切种子,是五乘菩提的核心。

所以《心经》中所指的心,其实就是这个第八识,阿赖耶识心,是本体、本际,是我们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本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心经》中所讲的一切法,都必须建立在第八识心阿赖耶识的基础之上才能成立。

可能大家会认为,为什么《心经》的心不能是意识心呢?如你思维,意识心是不能够长久的,他是在随时随的消亡的,比如人在完全睡着后,无梦无想的状态时,意识心就不起作用;又如人在死后,意识心也就随之消亡了。

如果《心经》中讲的心是意识心,那么就不可能像经文中所说的那样: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也不能够除去一切苦厄,若能去除,你就可以控制你的痛苦烦恼,事实是你不能通过意识来控制你不痛苦。

附上心经原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88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