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之法金刚般若波罗蜜,一个比喻,即是佛所

2024/12/16 来源:不详

上篇说《论语》开篇,窥探孔子说的君子之道。这篇就以《金刚经》的经名为切入点,说说佛所说的法。大抵这类经典,能悟解一卷,甚至能悟解一句,就可以以此为骨干,触类旁通,从而长成参天大树。

我们说语录体的书难读,但如果要评出一部最难读的,恐怕就是《金刚经》了。它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六百卷般若经中的一卷。因为是对话形式,且是一种类似于古希腊式的层层辩证式的对话,文意时而在此,时而又在彼,让人琢磨不透;且行文次第交错庞杂,前文出现,后文陆续又出现,文虽有同,各有所指,反反复复,有若云雾,飘忽不定。

虽说难读,但在汉传佛教八大宗中,几乎没有一个宗派不奉它为经典,各宗几乎都有它的注疏。其中,禅宗本以《楞伽经》印心,但自六祖慧能后,便以《金刚经》取代之,将禅宗发扬光大。

而在世俗社会,其他不说,只要看看那些唐宋之后的书法大家,几乎每人都有一幅“金刚经帖”,就知道《金刚经》的流行程度了。它几乎可以和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等传统中华典籍媲美。

佛经的弘扬传颂有一个词,叫“弘通之盛”,《金刚经》就属此类。如果要问一个为什么,除了先贤翻译之功,以及它的篇幅正合习性好简的国民之外,就不能不深入到它的内容中去探究。

而它的内容,佛陀在经中说法时就说:“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这七个字提纲掣领,这就相当于概括了整部经的意旨,因此不能不知这七个字。

关于此经,有不同的翻译版本,其中姚秦鸠摩罗什三藏法师翻译的此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被公认为最契合原经旨意,且语言典雅,因此最流行。下面就详细说说这七个字,为何能代表全经意旨。

金刚之喻,犹如佛法

先说“金刚”两个字。在这里要先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佛法最普遍的一种说法,就是“譬喻”。佛陀在所有的经中,都用了许多的比喻,并且有专门以比喻为名的佛经,比如《筏喻经》、《稻杆经》等。可以说,佛陀是最善于用比喻的先圣,没有之一,经中叫做“譬喻”。和“譬喻”相对应的还有一个方法,叫做遍举法,就是用数字说话,看能不能穷尽,经中叫“算术”。合在一起就是“算术譬喻”,佛法最常用的表现方式。

佛法甚深,用比喻是最容易说明白的。甚至佛法本身都是一种比喻,它就像“因指见月”的手指。因此,“金刚般若波罗蜜”里“金刚”,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比喻呢?如果按照世俗的见解,那么无非说这个法像金刚钻石一样,坚不可摧、能断一切,似乎就能达意了。我们大多数人也是这样理解的,似乎没有疑义。

但这个“金刚”既然是佛陀亲自命名的,你就不能这样用世俗之眼看,而是要循着佛法的根深挖下去,才能看到这个“金刚”,到底还是与世俗的不一样。

什么才是佛说的“金刚”?首先这是一种随顺世俗的说法,世俗中原本就有一种“金刚”的存在,佛只是拿来用一下,并没有造一个专有的名词,来解释他的法。这代表什么意思呢?那就是佛法只是佛陀发现的,而非佛陀发明的,佛陀只是揭开了它的面纱。我们在佛陀故事中也说过,由古道而建新城,佛法就像一条被草木掩盖的古道,佛陀因缘际会在那里发现了古道。

因此,缘生佛法,不离世间,无实无虚,不生不灭,这是“金刚”的第一层意思。这也是首先要明白的,不明白就容易进入到一个神圣领域中去,以为佛陀创造了一个世间没有的法,只有佛陀一个人完完全全地掌握,那就等于佛陀是造物主、是神,高不可攀。

但佛法不是,佛法只是被发现,被命名,只是叫做“佛法”罢了。并且它像古道一样,世俗社会原本存在,只是被忽略了或者被隐藏了,因为佛陀的机缘,才显现出它的面貌。因此,佛法是随顺世俗的,是可以被世俗之人彻悟的,并非在天外,而是在天地中。

随后才是“金刚”之性质解说。

先说“金刚”的由来。“金刚”即是世间金刚钻之类的宝物,它是一种碳化合物。世间的碳无所不在,是一切物质的基础元素。可是要说单质纯净的碳物质,金刚就是其中的一种典型,它是纯粹的碳组成,单质碳物质,没有其他任何东西。

这样单质纯净的碳,怎么形成的呢?世间的碳无所不在,可是要形成金刚石,除非有特殊的特定的各种综合条件,这些条件就是因缘。没有特殊且巧合的因缘,就不会形成如此璀璨且纯净的人间宝物。

这就像佛陀说的法,也用世间之普遍的法元素,相当于碳元素,可是经过种种因缘,种种际遇,才从世间普遍的法元素,升华成为无上清净之法。

来源于世间,又超越世间,你看它只是普通的碳,但经过元素的锤炼重组,它已经不是原来的碳,而是“金刚”。这是“金刚”形成意。

如此的宝物“金刚”,有三个明显不同于世间之物的特征:一个是外表的璀璨夺目,称之为“透明纯净”;一个是质地的坚硬不变,称之为“坚固时常”;还有一个是作用的无坚不摧,称之为“快利能破”。这些特性用来比喻佛法的特性。

但是还有一个隐喻,那就是世间的“金刚”虽说有诸多的特性,但还是能被毁坏的。看起来像佛法的诸多法,也有很多具有佛法某些方面的特性,但不够彻底,只有超越这些特性,进入到法的究竟,才是不能毁坏的。“金刚”终究还是一世间之物,佛法依世间但又出超越世间,不可被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迷惑。

这样完整的“金刚”喻意就出来了,首先是随顺世俗,而后是因缘际会,最后超越世俗,终成一究竟清净之法。

般若如慧,但名般若

其次说“般若”。“般若”是古印度的词,翻译过来大致是“智慧”的意思,但不究竟,它大致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为了方便解说,引入“三身一佛”。

我们常常会看到“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有的人不理解,以为这是三尊佛,但其实不是,而是一种譬喻方便说,引出佛的究竟境界,而说佛的一体三身,即法身(清净圆满)、报身(智觉超悟)和化身(立地成佛)。这样一分别,可能便于人们理解,但导致的就是执著,可能有人就执著于佛的三身,性相体分崩离析,而失却了佛的圆满究竟意义。

这和“般若”是很类似的。为方便把佛说的“般若”说清楚,我们也不得不引出三个层面的“般若”表现。

一是般若究竟意,称为“实相般若”,它是说究竟的“般若”实相,即一切诸法的实相,都是缘起的,无有自性的,是寂静涅槃的,是无上清净的,是究竟圆满的,相当于佛的清净“法身”。它不是“有无、大小、虚实、彼此”等世间的相可以去描述的,不能取著。“般若如大火聚,四边不可触。”像燃烧的大火一样,非空非有,不能描述它的边际,更不用说用感官去触碰了。暂且称之为“实相”罢了。

二是般若智慧意,称为“观照般若”,即观察证悟的智慧,即一切智智的相应作意,即中道的妙观。世间当然也有其他的智慧,比如浅层次的生产生活经验智慧,稍微深一些的科学艺术的智慧,再深究的哲学理论的智慧,这些都是智慧。但这些智慧无法究竟,不能从根本上让人成就无上遍正等觉,得大自在。

什么样的智慧才能叫“般若慧”呢?那就是“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上首,无所得为方便”的无上菩提。它是悲智相应的,能自觉,且能觉他,最终成就圆满,这样才是般若慧。当然,根据机缘不同,它会有不同表现和名称,有时称为“空”,有时成为“中道”,有时又称为“菩提”。总之,像龙树菩萨说的:“般若是一切法,随机而异称。”

并且,与“般若”相应的还有“方便”,龙树说:“般若如金,方便如万金。”有了般若,才能运用这个金,根据不同的需要,做成不同的金饰品。有般若,才能有相应的方便;有方便,才能将般若显现。比如有禅宗,有净宗,二者方便不同,但同属般若妙用。

三是般若言教意,也称为“文字般若”。就是各种以声像、图形、文字等形式存在的般若形式。没有这个形式,般若就无法通过世间进行流转。但这个形式,是契理契机的,不契理契机,那就是执著,以为声像文字里面有佛法,以为佛像里面有佛法,买椟还珠。

“西天东土,圣贤制作。宗论释论,以觉后觉。悟理忘情,因言见谛。了无一法,即西来意。”

这就是文字般若。

要之,暂且可以这么说,实相般若为法的真实性相,观照般若为法的显现,而文字般若为法的教示。三者一体三面,不一不异。般若即是世间的,也是佛法的,不离世间,又超脱世间,暂且借世间之名罢了。

回过头看“金刚”,“金刚”也和“般若”一样,大致可以等同起来,因此称“金刚般若”。这是一种双重的加强,比如,我们经常说,水一样清净,水就像“金刚”,而清净就像“般若”,二者叠加,才能将清净完整表达出来。

而如果再继续加强一下,变成“水一样清净的法”,这里的“法”大致可以和“波罗蜜”等同,因此叫“金刚般若波罗蜜”,三者是一体的,离开其中一个,意思就不完整了。

度己度人,成就圆满

梵语“波罗蜜”,意思大致为“到彼岸”,也叫“度”,度己度人的度。这是一个过程,是从此岸抵达彼岸的广大行,从生死相依到究竟涅槃这中间的种种,都是“度”。

“不在此岸,不在彼岸,不在中流。”整个渡河的过程,前中后连贯的,直至究竟圆满,才是“金刚般若波罗蜜”。

世间的“波罗蜜”多的是,有的将自身献给神,献给各种信仰,这是人生的一种方式;有小乘的学者,也能将自己的生死解脱,到达彼岸,这是否就是般若波罗蜜了呢?还有经上说的六波罗蜜、十波罗蜜等等,都能利于一行,策导人生,是否就是般若波罗蜜?

显然不是,金刚般若波罗蜜,这里的“波罗蜜”是究竟的“波罗蜜”,不同于一般所说的“波罗蜜”。它不但要用般若自觉自度,还要用般若度人度众生,最终才能成就圆满,唯此,才是金刚般若波罗蜜。

总之,有般若智慧相应的波罗蜜,才能利于广大行。譬如布施,如有般若为导,才可以无相布施,利益一切众生。否则就容易执著于布施,有相布施,碍于自己以及众生。又如发菩提心,如不能般若慧相应,就容易执著于一心,心有所住,如何能解脱?

金刚般若波罗蜜,这样一个比喻,是层层相关且层层递进的。它来自世间,又超越于世间;它假名安立,但因缘殊胜,又是究竟的。因此,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84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