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玄奘译本,流通最广
2024/12/6 来源:不详中科公益爱心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6359028.html
任何一部佛教经典的好坏,不仅在于宣讲者讲得好与不好,还在于翻译是否妥切得当。这就必然牵涉翻译者的智慧及对所翻译经典的认知理解程度,以及对相关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如果翻译者的智慧不足,理解不深,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差,当然也就很难准确地把甚深经义翻译和表达出来。这就要求译者必须解行并进,具有判断是非、正邪、对错的能力。否则读者就很难深刻、正确地了解佛经的深意。佛法在传递的过程中,佛经的翻译者的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经》是佛教历史上被翻译次数最多,翻译语言最多的佛教经典。据相关资料记载,《心经》由梵译汉,共有14种译本。除相传为吴支谦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咒经》、唐菩提流志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实叉难陀所译的《摩诃般若随心经》、唐不空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宋契丹慈贤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元达里麻刺怛那所译的《圣母智慧到彼岸经》等6种版本自明朝以来已经失传外,现存以下8种:
1.传为后秦鸠摩罗什于年译出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不过,梁代释僧佑所著《出三藏记集》,曾将鸠摩罗什所译的三十五部经典逐一列出,但却没有《心经》。隋朝《法经录》,也将《心经》列入了失译录。因此,目前还很难断定此经就是鸠摩罗什所译。
2.唐玄奘于年译出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3.唐义净于年译出的《佛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4.唐法月于年译出的《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5.唐般若共利言于年合作译出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6.唐智慧轮于年译出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7.唐法成(具体翻译年份缺)译出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8.宋施护于年译出的《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
以上诸种译本,虽然名称大同小异、内容略有出入,但其表达的意义却并无差异。其中,玄奘法师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5月24日于终南山翠微宫译出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最为简要,便于持诵,因此成为了流通最广、最受欢迎的一种版本。
年,英国佛教学者比尔(SamuelBeal)曾将玄奘所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翻译成英文出版。目前,除传为鸠摩罗什的译本为日本佛教流传外,其余6种多为佛教研究者考证和研究之用,较少流通。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由英国著名考古学家、探险家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简称斯坦因)于我国甘肃敦煌发现的《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个敦煌本将梵文以汉字音译,内容与玄奘本相当,也是佛教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料。
《心经》现存的梵文经典,有在尼泊尔发现的广本和在日本保存的各种传写摹刻的略本两类。年,马克斯·穆勒(MaxMuller)与南条文雄共同校订了广、略两类梵本。年,穆勒又再次将其译成英文出版,并编入了《东方圣书》。
一般而言,一部完整的佛教经典通常都具足“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三个部分。
所谓“序分”,即指绪论,用以叙述此经的因缘由来。“序分”通常又分为通序和别序二种。所谓“通序”,即通于各部经典所共有的,又称为“证信序”,即详细以法会举行的时间、地点、与会成员及其人数、何人请问以及何人作答等等事项来证明此经是佛陀亲口所说,以令读者生起信心。例如,通常在某部佛经开头书写的“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处与大比丘众……人俱”即是。所谓“别序”,又称为“发起序”,是用以说明某部经典各别发起因由的。
所谓“正宗分”,即正文本论,是阐述经义的核心部分,用以正说某部经典的宗要。
所谓“流通分”,即结论。例如,佛经通常在结尾部分都会写道:“如是说已,……应如是行,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作礼而去。”显然,这是用来奉劝读者应该信受奉行,并嘱其流传此经于天下后世的。
通常,人们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全部具足的佛教经典,称为“广本”;而将那些只有“正宗分”,省略了“序分”和“流通分”的,称为“略本”或“小本”。
《心经》上述诸译本中,除传为鸠摩罗什译本、玄奘译本、义净译本和敦煌本为“略本”外,其余的译本都具足三部分而为“广本”。玄奘法师之所以将《心经》译为略本,也许是译者当时出于突出重点、使读者便于受持的考虑。不过,这对于义理的阐述和理解是毫无影响的。
为什么一部《心经》会有如此众多的译本呢?大家知道,佛教经典在辗转传抄流通过程中,难免会发生错抄、漏抄的事。虽然人们常将“一字疏误视为羞,一句错断引为耻”,然如同清人所说的那样“校稿如秋风扫落叶,眼前看似干净,回头仍见树叶;再扫又觉无遗,回头还有残叶”,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传抄者不同,所以同一部佛经往往会有若干种不同的版本。因此,译者在翻译时所依据的底本,也必然会有所不同。
毫无疑问,如果读者能有条件将《心经》全部译本认真通读一遍,肯定会对全面、准确地领会《心经》的深妙涵义有所帮助。幸运的是,《心经》的字数并不算很多,因此本书特从中国书店(.3)影印的(清)雍正敕修《乾隆大藏经》中,选取后秦三藏·鸠摩罗什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从宗教文化出版社(.3)出版的《心经》中,选取现存《心经》其他汉译版本,重新分段、标点,附在文后,以供读者在研习探索时,对照参考。
《心经》的注疏本,也极为繁多,相传有余种,仅中国撰述者就有40余种。其中比较重要的:唐代有圆测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赞》、慧净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疏》(发现于敦煌)、窥基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法藏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和明旷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等。
宋代有智圆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疏》等。明代有憨山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直说》、智旭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要》、弘赞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添足》、宋濂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文句》和李贽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提纲》等。
清代有为霖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请益说》和钱谦益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小钞》等。
近现代有太虚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註》、倓虚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义疏》、弘一的《心经大意》、圆瑛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欧阳渐的《心经读》、周止菴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诠註》、黄念祖的《心经略说》、印顺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广超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斌宗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要释》等等。
除中国撰述之外,印度方面有提婆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日本方面则有空海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秘键》、最澄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真兴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释》和宗纯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等等。
既然佛经的译者对于一部佛经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此有必要向读者简略介绍《心经》的翻译者——玄奘法师。
本专栏采用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底本。这里所谓“三藏”,是指佛教典籍中的经藏、律藏和论藏而言的,也就是全部佛法。其中,经藏为佛陀所说教;律藏是佛陀所制定;论藏虽然也有佛陀在经中所议论的,但大绝多数为佛陀弟子所造,并分为宗经之论和释经之论两种。所谓“法师”,是指既通晓佛法,又能引导众生修行的出家人。法师有广、狭二义。广义的法师,通指佛陀及其弟子;狭义的法师,则专指通晓经藏或律藏或论藏的修行者。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