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若厄是何意

2024/12/4 来源:不详

《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为什么若五蕴皆空,即能度一切苦厄呢?

首先得说什么是五蕴,“色、受、想、行、识”是为五蕴,这五蕴包括了三界法及一切有为法。色蕴包括根身、器世间;受蕴、想蕴是俩种普遍的心理活动,也说为俩种遍行心所有法;行蕴是除去受、想俩种心所有法之外,剩下的心所法及二十四不相应法。一切有情之生命体征,皆是五蕴假合,五蕴为身,五蕴为相。

三界有情,无明所覆,颠倒妄想,无始劫以来坚执五蕴为我,即:执色是我,受、想、行、识则为我所有,即是认为身体是我,受、想、行、识是我之所有;执受是我,色、想、行、识则为我所有,即认为我是能受,余是我之所有;执想是我,色、受、行、识则为我所有,即认为我是能想,余是我之所有;执行是我,色、受、想、识则为我所有,即是认为我是能行,余是我之所有;执识是我,色、受、想、行则为我所有,即认为我是能识,余是我之所有。如是执着,坚著不舍,于是色是我,于色生贪爱;受、想、行、识是我,于受、想、行、识生贪爱。如是贪爱润业受生,不离三界,也就不能解脱三界生死及当来苦。

经云:有我即世间,无我出世间。因为,有我即有我所,有我及我所必起爱染,如是爱染既起善、恶业,如是诸业所引,必受三有身,如是生、死、苦、忧、恼,相续不断。而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若知五蕴皆空,则色非我亦非我所,受、想、行、识非我亦非我所。因为,色性空,色空非色,若色非色,则色我不生,若我不生,则无我亦无我所;受、想、行、识性空,受、想、行、识空即非受、想、行、识,若受、想、行、识非受、想、行、识,则受、想、行、识我不生,若我不生,则无我亦无我所。若有情得明此理,于止、观境正思惟,数数修习,悟无生理,起平等性,即于此时超凡入圣,入见道位。后于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起五根,五根者:信、精进、念、定、慧。于五根起解脱道,于解脱道起解脱知见,自作证:我生已尽,焚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如是,有情证无生忍、无生智,得人无我,于无漏界受生,入无余般涅磐,即是度一切苦厄。

然而,菩萨行者亦观五蕴空相,亦修声闻道,亦修空、无相、无愿三三摩地,但是,菩萨不入无余依涅磐,所谓不证实际。因为,自利利他是菩萨摩诃萨道,菩萨行者要以道相智入道,要圆满无量无边的佛法,证得法身圆满,得佛一切种智,以三乘道度无数、无量、无边的众生入于无余依涅磐境,而自住不住涅磐之大涅磐,即于上上无漏界受生。从此以后,大悲愿力无功用行,尽未来际地利乐有情。

至于“观自在菩萨”,即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所谓“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此中“般若”是指不离第一义之空性慧,也作大智慧,“般若波罗蜜多”,即是以大智慧度一切法到彼岸。“行般若波罗蜜多”,就是说菩萨修行一切法时,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如何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大品般若经》上说:于空相应即是于般若波罗蜜多第一相应。而所谓的“行深般若波罗密多”,这是大菩萨、摩诃萨的境界。因为,大菩萨们已经经过了久远劫的菩萨行,福德、智慧俩种资粮都已多多积集,已成熟相续,智慧深远,观力强大,于观自在,能于一切法现前观照,尽观、遍观,此类大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多,可说为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此经句中,即是说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于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止观作意境,现前观照五蕴性相,如实尽观、遍观,若尽所有性,若如所有性,检择、极检择,最极检择,如是、如实观尽五蕴,照见五蕴皆空,并以五蕴皆空为理趣,开示众生,以图众生出离一切苦厄。若众生如理受持、奉行,定得离苦得乐。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83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