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丹修学ldquo阅藏rdquo

2022/6/22 来源:不详

阅藏

大正新修大藏经

No.佛说了义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说了义般若波罗蜜多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lú)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

尔时世尊。告尊者舍利子言。汝今当知。诸有菩萨摩诃萨乐欲修习般若波罗蜜多相应行者。当于诸法如实了知诸有所作离一切相。是时尊者舍利子。合掌恭敬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言。诸有菩萨摩诃萨。乐欲修习般若波罗蜜多相应行者。云何了知诸法自性。于诸所作云何离相。佛言舍利子。若诸菩萨摩诃萨。乐欲圆满相应胜行及于诸法离所作相者。当了诸法住无所住。即能圆满相应胜行。复次舍利子。若诸菩萨摩诃萨。于诸法中行施行者。无能施无所施施无所得。若如是者。即能圆满施波罗蜜。又复修习诸戒法者。无能持无所持无起作。若如是者。即能圆满戒波罗蜜。又复修习忍辱法者。于诸法中无所动转离诸起作。若如是者。即能圆满忍波罗蜜。又复当于相应行中精进修习。若身若心无有懈倦无起作相。若如是者。即能圆满精进波罗蜜。又复于诸法中无有散乱离所得相。若如是者。即能圆满定波罗蜜。

舍利子。若诸菩萨摩诃萨。乐欲安住般若波罗蜜多相应者。应当圆满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法。

又复观想空三摩地。无相三摩地。无愿三摩地。四禅定法。四无量法。四无色定法。八解脱法。九先行法。九想法。何名九想。所谓内法想尾布野迦想。离赤想。离青想。尾佉(qū)祢(mí)多想。无住想。离散想。无热恼想。离饮食想。如是名为九想法。

又复念佛想。念法想。念僧想。念戒施天等想。离烦恼想。念生灭想。念无常苦无我等想。念诸世间不究竟想。念苦智想。集智想。灭智想。道智想。尽智想。无生智想。法智想。无我智想。和合智想。如实智想。语言分别想。离语言分别想。未知当知根想。已知根想。具知根想。不净想。清净想。奢摩他毗(pí)钵舍那想。三明想。四了知想。四无畏想。五神通想。六波罗蜜想。七种住心想。八大人法想。九众生住想。如来十力想。十八不共法想。大慈想。大悲想。乃至一切智智想。于如是等法当作如是想。

又复诸菩萨摩诃萨。乐欲圆满一切智一切种智者。当于般若波罗蜜多如实观想。

又复若欲圆满道相智一切相智。了达一切众生心行相等。断除一切众生诸杂染者。应当修习般若波罗蜜多相应胜行。舍利子。如我上说诸法想门。菩萨摩诃萨当如是学。

尔时尊者舍利子复白佛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修般若波罗蜜多者当断何法。佛言舍利子。修般若波罗蜜多者。应当断除十种疑惑。何等为十。所谓有性疑。无性疑。诸法差别疑。毁谤疑。一法疑。多法疑。同异疑。上品疑。如名疑。如名义疑。此等十疑应当除断。若如是者。即菩萨摩诃萨于一切相悉无所观。以相无所观故。名亦无所观般若波罗蜜多。亦无所观诸行。无所观色。无所观受想行识。皆无所观。何以故。色自性空空离性故。色体即空离色无别空。空体即色离空无别色。是义云何。名分别故。舍利子当知。色法自性不生不灭非染非净。彼名自性。亦非缘法离诸疑惑。无所从来亦无所住。如实所生离三际故。色法如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菩萨摩诃萨。于诸名相皆无所观。以无所观故而无所入。无所入者。即能圆满般若波罗蜜多相应胜行佛说了义般若波罗蜜多经。

大正新修大藏经

No.佛说五十颂圣般若波罗蜜经

佛说五十颂圣般若波罗蜜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lú)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bì)刍(chú)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得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善解脱通达智慧。如大龙王断诸有结。去除重担所作已办。逮得已利心得自在。

尔时佛告尊者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及诸声闻缘觉。爱乐修学无上菩提者。汝等之人。于此般若波罗蜜经。听受读诵分别演说速获正觉。须菩提。此般若波罗蜜经。具足方便通达一切。诸佛菩萨甚深法藏应如是学如是修行。须菩提。若有菩萨摩诃萨。于此般若波罗蜜经。随喜听闻受持读诵。应如是学如是修行何以故。此经广说一切诸佛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甚深法藏。须菩提。又此般若波罗蜜经。所有声闻法缘觉法菩萨法菩提分法。及一切诸佛一切般若波罗蜜法。聚集摄受平等如一。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所有声闻法缘觉法菩萨法菩提分法。及一切诸佛一切般若波罗蜜法。聚集摄受平等如一。

佛告须菩提。所有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智慧波罗蜜。内空。外空。内外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无变异空。无相空。自相空。有际空。无际空。性空。本性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一切法空。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四圣谛。四无色。八解脱。九分法。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一切三摩地总持门。四智。五通。一切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缘觉果。菩萨一切道智。如是一切善法。一切般若波罗蜜。悉皆聚集平等摄受。如一无异。

尔时须菩提。闻佛所说。白世尊言。今此经典。聚集摄受一切善法。一切般若波罗蜜多。平等如一。甚深微妙。意趣深远。难解难知。佛言须菩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须菩提。若有不种善根诸恶朋友。钝根懈怠。无智愚痴。少解少闻。初学浅识。及乐小乘。智慧狭劣者。于此般若波罗蜜经。难解难入。而不信受。汝等当知。

复次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般若波罗蜜经。随喜听受。读诵演说。如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不久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说是经已。尊者须菩提及诸菩萨。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佛说五十颂圣般若波罗蜜经。

大正新修大藏经

No.佛说帝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说帝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lú)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有无数大苾(bì)刍(chú)众。复十俱胝(zhī)童子相菩萨摩诃萨。

尔时世尊告帝释天主。憍(jiāo)尸迦。此般若波罗蜜。其义甚深。非一非异。非相非无相。非取非舍。非增非损。非有烦恼。非无烦恼。非舍非不舍。非住非不住。非相应非不相应。非烦恼非不烦恼。非缘非不缘。非实非不实。非法非不法。非有所归。非无所归。非实际非不实际。憍(jiāo)尸迦。如是一切法平等。般若波罗蜜亦平等。一切法寂静。般若波罗蜜亦寂静。一切法不动。般若波罗蜜亦不动。一切法分别。般若波罗蜜亦分别。一切法怖畏。般若波罗蜜亦怖畏。一切法了知。般若波罗蜜亦了知。一切法一味。般若波罗蜜亦一味。一切法不生。般若波罗蜜亦不生。一切法不灭。般若波罗蜜亦不灭。一切法虚空妄想。般若波罗蜜亦虚空妄想。色无边。般若波罗蜜亦无边。如是受想行识无边。般若波罗蜜亦无边。地界无边。般若波罗蜜亦无边。如是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无边。般若波罗蜜亦无边。金刚平等。般若波罗蜜亦平等。一切法不坏。般若波罗蜜亦不坏。一切法性不可得。般若波罗蜜亦不可得。一切法性平等。般若波罗蜜亦平等。一切法无性。般若波罗蜜亦无性。一切法不思议。般若波罗蜜亦不思议。如是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智波罗蜜亦不可思议。三业清净。般若波罗蜜亦清净。如是般若波罗蜜。其义无边。

复次憍(jiāo)尸迦。所有十八空。何等十八空。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无际空。无变异空。无始空。本性空自相空。无相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一切法空。颂曰。

 如星如灯翳(yì),梦幻及泡露。

 如电亦如云,应作如是观。

 我今略说此,般若波罗蜜。

 不生亦不灭,不断亦不常。

 非一非多义,非来亦非去。

 如是十二缘,止息令寂静。

 正等正觉说,恭信最上师。

 归依十方佛,过现及未来。

 三宝波罗蜜,无量功德海。

 供养诸如来,大明真秘密。

真言曰

怛(dá)你也(二合)他(引)钵啰(二合)倪(ní)钵啰(二合)倪(ní)摩贺(引)钵啰(二合)倪(ní)钵啰(二合)倪(ní)嚩(pó)婆(引)细钵啰(二合)倪(ní)鲁迦迦哩(li)(引)阿倪(ní)也(二合)曩(nǎnɡ)尾驮摩你(去)悉提(引)苏悉提悉[亭*夜](切身)睹[牟*含]婆誐(é)嚩(pó)帝萨哩(li)鑁(zōnɡ)(二合引)誐(é)逊那哩(li)(去)跋讫(qì)帝(二合)晚娑隶(引)钵啰(二合)娑(引)哩(li)多贺悉帝(二合引)三摩(引)娑嚩(pó)(二合)娑迦哩(li)悉[亭*夜](切身)悉[亭*夜](切身)没[亭*夜]没[亭*夜]剑波剑波左攞(luó)左攞(luó)啰(引)嚩(pó)啰(引)嚩(pó)阿(引)誐(é)蹉(cuō)阿(引)誐(é)蹉(cuō)婆誐(é)嚩(pó)帝摩(引)尾攞(luó)莎娑嚩(pó)(二合引)贺(引)

曩(nǎnɡ)谟(mó)达哩(li)谟(mó)(二合)捺誐(é)(二合)多写冒地萨埵写摩贺(引)萨埵写摩贺(引)迦噜尼迦写曩(nǎnɡ)谟(mó)娑那(引)钵啰(二合)噜祢(mí)怛(dá)写冒地萨埵写摩贺(引)萨埵写摩贺(引)迦噜尼迦写曩(nǎnɡ)谟(mó)(入)钵啰(二合)倪(ní)也(二合)波(引)啰弥多(引)曳(引)怛(dá)你也(二合)他牟你达哩(li)弥(二合合)僧誐(é)啰(二合)贺达哩(li)弥(二合)阿努誐(é)啰(二合)贺达哩(li)弥(二合)尾目讫(qì)多(二合)达哩(li)弥(二合)萨埵(引)努誐(é)啰(二合)贺达哩(li)弥(二合)吠室啰(二合)嚩(pó)拏达哩(li)弥(二合)三满多(引)努波哩(li)嚩(pó)哩(li)多(二合)曩(nǎnɡ)达哩(li)弥(二合引)虞(yú)拏(ná)誐(é)啰(二合)贺僧誐(é)啰(二合)贺达哩(li)弥(二合引)萨哩(li)嚩(pó)(二合)怛(dá)啰(二合引)努誐(é)多达哩(li)弥(二合引)萨哩(li)嚩(pó)(二合)迦(引)罗波哩(li)钵啰(二合引)波拏达哩(li)弥(二合引)娑嚩(pó)(二合引)贺(引)钵啰(二合)倪(ní)也(二合)波(引)啰弥多(引)曳(引)怛(dá)你也(二合)他(引)阿佉你曩(nǎnɡ)佉你阿佉(qū)曩(nǎnɡ)你佉(qū)你阿嚩(pó)罗晚驮你半那你半那你钵[打-丁+柰]哩(li)裟嚩(pó)(二合引)贺(引)

曩(nǎnɡ)谟(mó)钵啰(二合)倪(ní)也(二合)波(引)啰弥多(引)曳(引)怛(dá)你也(二合)他(引)昂誐(é)(引)昂誐(é)(引)曩(nǎnɡ)帝啰(引)昂誐(é)(引)曩(nǎnɡ)帝曩(nǎnɡ)(引)嚩(pó)婆(引)裟昂誐(é)(引)娑嚩(pó)(二合引)贺

曩(nǎnɡ)谟(mó)钵啰(二合)倪(ní)也(二合)波(引)啰弥多(引)曳怛(dá)你也(二合)他(引)室哩(li)(二合)曳(引)室哩(li)(二合)曳(引)牟你室哩(li)(二合)曳(引)牟你室哩(li)(二合)野细娑嚩(pó)(二合引)贺(引)钵啰(二合)倪(ní)也(二合)波(引)啰弥多(引)曳(引)怛(dá)你也(二合)他唵(引)嚩(pó)[口*(曰/羅)](二合)未隶(引)娑嚩(pó)(二合引)贺(引)

曩(nǎnɡ)谟(mó)钵啰(二合)倪(ní)也(二合)波(引)啰祢(mí)多(引)曳(引)怛(dá)你也(二合)他(引)唵纥(ɡē)凌(二合)室凌(二合)特凌(二合)室噜(二合)帝特哩(li)(二合)帝娑蜜哩(li)(二合)誐(é)帝尾曳(引)惹娑嚩(pó)(二引合)贺(引)

曩(nǎnɡ)谟(mó)钵啰(二合)倪(ní)也(二合)波(引)啰弥多(引)曳怛(dá)你也(二合)他(引)鑁(zōnɡ)嚩(pó)哩(li)鑁(zōnɡ)嚩(pó)哩(li)摩贺(引)鑁(zōnɡ)嚩(pó)哩(li)度噜度噜摩贺(引)度噜娑嚩(pó)(二合引)贺(引)

曩(nǎnɡ)谟(mó)钵啰(二合)倪(ní)也(二合)波(引)啰弥多(引)曳(引)怛(dá)你也(二合)他(引)虎帝虎帝多(引)设你萨哩(li)嚩(pó)(二合)迦哩(li)摩(二合)嚩(pó)啰拿你娑嚩(pó)(二合引)贺(引)

曩(nǎnɡ)谟(mó)钵啰(二合)倪(ní)也(二合)波(引)啰弥多(引)曳(引)怛(dá)你也(二合)他(引)唵(引)阿噜黎迦娑嚩(pó)(二合引)贺(引)

曩(nǎnɡ)谟(mó)钵啰倪(ní)也(二合)波(引)啰弥多(引)曳(引)怛(dá)你也(二合)他(引)唵(引)萨哩(li)嚩(pó)(二合)尾睹(入声)娑嚩(pó)(二合引)贺(引)

曩(nǎnɡ)谟(mó)钵啰(二合)倪(ní)也(二合)波(引)啰弥多(引)曳怛(dá)你也(二合)他(引)誐(é)帝誐(é)帝波(引)囕(ramo)誐(é)帝波(引)帝啰僧誐(é)帝冒地娑嚩(pó)(二合引)贺

尔时世尊说此经已。帝释天主。及诸菩萨摩诃萨。天人乾闼婆阿修罗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佛说帝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正新修大藏经

No.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

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阴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弗色空故无恼坏相。受空故无受相。想空故无知相。行空故无作相。识空故无觉相。何以故。舍利弗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如是。舍利弗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萨依般若波罗蜜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离一切颠倒梦想苦恼。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咒即说咒曰。

竭帝竭帝 波罗竭帝 波罗僧竭帝 菩提僧莎呵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大正新修大藏经

No.大明太祖高皇帝御制般若心经序

大明太祖高皇帝御制般若心经序

二仪久判。万物备周。子民者君。君育民者。法其法也。三纲五常。以示天下。亦以五刑辅弼(bì)之有等。凶顽不循教者。往往有趋火赴渊之为。终不自省。是凶顽者。非特中国有之。尽天下莫不亦然。俄西域生佛。号曰释迦其为佛也。行深愿重。始终不二。于是出世间。脱苦趣。为其效也。仁慈忍辱。务明心以立命。执此道而为之意。在人皆在此。利济群生。今时之人。罔知佛之所以每云法空。虚而不实。何以导君子。训小人。以朕言之。则不然。佛之教。实而不虚。正欲去愚迷之虚。立本性之实。特挺身苦行。外其教而异其名。脱苦有情。昔佛在时侍从听从者。皆聪明之士。演说者乃三纲五常之性理也。既闻之后。人各获福。白佛入灭之后。其法流入中国。间有聪明者。动演人天小果。犹能化凶顽为善。何况聪明者。知大乘而识宗旨者乎。如心经每言空不言实。所言之空。乃相空耳。除空之外。所存者本性也所以相空有六。谓口空说相。眼空色相。耳空听相。鼻空嗅相。舌空味相。身空乐相。其六空之相。又非真相之空。乃妄想之相。为之空相。是空相。愚及世人。祸及今古。往往愈堕弥深。不知其几。斯空相。前代帝王被所惑。而几丧天下者。周之穆王。汉之武帝。唐之玄宗。萧梁武帝。元魏主焘(tāo)。李后主。宋徽宗。此数帝。废国怠政。惟萧梁武帝宋之徽宗。以及杀身。皆由妄想飞升。及入佛天之地。其佛天之地。未尝渺茫。此等快乐。世尝有之。为人性贪而不觉。而又取其乐。人世有之者何。且佛天之地。如为国君及王侯者。若不作非。为善能保守此境非佛天者。何如不能保守而伪为用妄想之心。即入空虚之境。故有如是。斯空相富者被缠。则淫欲并生丧富矣贫者被缠。则诸诈并作殒身矣。其将贤未贤之人被缠。则非仁人君子也。其僧道被缠。则不能立本性而见宗旨者也。所以本经题云心经者。正欲去心之邪念以归正道。岂佛教之妄耶。朕特述此。使聪明者。观二仪之覆载。日月之循环。虚实之孰取保命者何如。若取有道。保有方。岂不佛法之良哉。色空之妙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7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