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智度心髓心经吉林版一期
2022/6/21 来源:不详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疗效好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照见五蕴皆空。蕴,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积聚义,也就是缘起之相。各种因缘聚集,所起的一个相。就比如说这个茶水摆在这,此时茶水没有茶味,舌头也没有茶味。当这个茶水,到了舌头上,就会产生一个茶味。因缘具足,会产生一个茶味。积聚,就是积集聚合各种因缘,产生一个缘起之相。比如这个茶杯摆在这,我们能看得到,这个就叫缘起相。眼看到的茶杯,无非是色,这叫依他起相。意思是说,它没有自己的主体性,完全是依他缘而产生的。虽然产生了却没有自己的主体性,所以叫依他起。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诸法没有自己的主体,因心而起。心没有自己的主体性,是因诸法而起。对诸法而言,心是他,诸法因心而起,即是依他起。对心而言,法是他,诸心因诸法而起,即是依他起。依他起相,或缘起相,因缘具足则生,因缘不具则灭。为什么会缘生缘灭?因为它不是真实存在的,却因为各种因缘具足,虚妄的显现了。那既然是因缘具足所现,因缘不具当然就灭了。比如说手电的光,是因为手电的开关打开了,所以手电的光就现出来,手电的开关一关上,手电的光自然就灭了。就是这么个因缘生因缘灭。只要是因缘生因缘灭的,就是没有自己的自性。遍观整个法界,一切诸法都是缘生缘灭,无一法不是缘生缘灭。你说地球是缘生缘灭,太阳是缘生缘灭,虚空是非缘生、非缘灭吧?不对的。当地球月亮,所有的一切色法,全灭尽了,虚空也就不在了。虚空是色法反显出来的,本来是没有的,没有虚空。如果实有虚空的话,就不能容色法了。正是没有一个虚空,色法才能发生,发生了色法,我们就说没有色法的地方是虚空。所以虚空也不可得。凡是可以缘得到的诸法,都是无自性。只要是缘生缘灭,都是依他起无自性。这个法界就是心色二法。若没有诸法,则没有诸心。若没有诸心,则没有诸法。当心法现前的时候一定有色法,当色法现前的时候一定有心法。有见才有色,没有见还能有色相吗?没有听还有声音吗?这个蕴,第二个意思就是遮覆义,就是遮掩、覆盖的意思。就是遮覆真相,导致我们无明。遮掩慧性,不令悟实相。遮掩了我们的智慧性,让我们不能明了实相。覆盖心性不令见真如,覆盖我们的心性,导致我们不能见到真如。不能悟实相,不能开般若智慧,不能见到真如实相。五蕴者,色受想行识。在座的每一位,其实你不是一个实际的人,你就是个五蕴聚合体。五蕴聚集在一起,现出一个相来。所谓的众生就是五蕴身。如幻五蕴,讲的就是在座的各位。每个人都是五蕴。这个身体叫做色蕴,心里的各种感受叫受蕴,因色因受而起妄想叫想蕴,由想而起造作叫行蕴。根本了别是识蕴。五蕴就是五阴,有的翻译成五阴,有的翻译成五蕴。受想行识是心法,五蕴里,只有色法是质碍,受想行识都是心法。五阴,你都慢慢去参悟,我们现在解释都比较简单。就比如说,你眼睛见色,这个色就是色阴范围。见色的同时,你领纳这个色,这叫受阴。色相在你的见性中显出来,显出来以后,你又取著它,这个叫受。就是说色一动,你的心就动,你接受了色,你的心受他影响了,这就成了受,你领纳了它,这都是受。我们不好解释的太清楚,解释太详细那解不完的。佛法的每个名词,都没有办法真正解释完。能解释的差不多就可以了,剩下的就只能靠你自己去悟。五阴,五阴里边,色法就是物质,这是方便说,不是了义说。这就是按照凡夫人的理解而说的。在般若法中,器物不可得实有,本是如幻之相,佛法里叫做质碍,四大和合所成。除了色法以外,受想行识四个都是心法。所以说法界只有心色二法,色法不光是我们身体,这些茶杯、桌子、地球、太阳都是色法。五阴非实有,色受想行识都不是实有的,不是本来就有,是依他起相,或因缘和合相。要各种因缘具足,才会现出来,因缘不具就会消失,就没有了。各种因缘互相显发。比如说,要因为见,才能有色,因为色才能说明有个见。色是质碍,受想行识,乃至见闻觉知嗅尝,也包括根尘相对所生的识,都属于心法。心色二法,都不能离开本觉,离开本觉的作用,见闻觉知、六识分别、还有六尘境界,都不得发生。虽然没有离开本觉,但你不能说眼根的见性,就是本觉的本体。眼根的见性与本觉是一性,但是眼根的见性,却不是本觉的本体。本觉借眼根,随缘起的见色作用,我们称其为见性,《楞严经》里称其为第二月。第二月的意思就是说,天上本来是一个月亮,可是你这么一捏眼睛,就看到两个月亮。虽然看到两个月亮,不符合一月的事实,但是第二月也不同水中看到的月影。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也有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是真的,水里的月亮完全是假的,而捏目所见二月,虽不符合一月之真,但亦不是水中之假月,唯多一捏之缘所见而已。天上一个月亮,代表的是本觉。捏眼之时看到二月。不对呀,月亮应该只是一个,怎么看到两个呢?从这个意义上说,二月不真。但是我看到的这两个月亮,可都是对着真月所见,不同于水里边看到的纯妄之相。天上一月是真,水中一月是假,捏目所见第二月非真非假。二月非真月,亦不离真月,从二月的角度来讲叫妄,从不离真月的角度来讲亦真。所以捏目所见二月,虽妄亦真。六根中见闻等性,如捏目所见二月,虽非本觉之体,却是本觉于六根随缘所起之用,所以虽妄亦真。依他而起,如幻如化。随色有见,若无明暗二种色境,见毕竟灭,本无自性。不似本觉,终不随缘生灭。遍计所执,虚妄作相。遍计所执,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安立。这是五阴,那是山河大地,就是安立名相,由此妄想因缘所现之相。这个是山,那个是树,都是你妄想的境界相。依妄想周遍计度,这叫遍计所执。由遍计所执,产生一个虚妄,将此虚妄当真实,就是虚妄作相。这个茶杯摆在这,是因缘具足所现之相,叫缘起之相。然后我们于这个缘起之相,再起一个妄想,说这是茶杯,于茶杯上再起一个分别,说这是古董,于古董上再起个执着,这是秦始皇用过的,这都是遍计所执。缘起之相和遍计所执相,你要分清楚。因缘具足了,就会现一个相,摆在这,这个是缘起相。然后我们于这个缘起之相,开始分别、安立,这个叫茶杯,是陶瓷制作的,是古董,是秦始皇用过的。在前面的基础上,一再的加虚妄分别,一再分别,这就是凡夫境界。没起遍计执的时候,缘起相就是个空相。你看这个东西摆在这,是什么?你说是杯子,这个答复是遍计所执说的话。你说不是杯子,说陶瓷,还是遍计所执,我知道了,它是四大,这还是遍计所执。这个摆在这,没有任何名相概念,没有妄想分别之相的叠加,这个就是缘起之相。我们于缘起之相,不加以遍计分别,缘起相不就是个空相嘛。当我们说缘起相的时候,这是为了说法,才立此名相。若不是为了说法,去掉遍计所执,它是什么?若以般若的智慧,观照缘起相,实际是一法也不可得。虽无一法可得,但是有随缘的化现。智慧彻了缘起之相,便是圆成实相,就是真如实相,就是诸法实相。不离缘起相证圆成实相。所以很多法师讲,你只要把三自性悟透,佛法就圆满了,见地就够了。三自性,就是依他起性,遍计执性,圆成实性。破了遍计虚妄相,就到了缘起空相,这个时候用般若观照,了知一法不可得,即是圆成实相。依他、遍计、圆成,皆无实体性可得,所以亦名三无自性。虽无自性,但是随缘现化诸法,名三无自性性。随缘现化时不曾来过,随缘灭后不曾去过,本无一法可得。智慧到了这,就证到了圆成实,就是金刚经里讲的诸法实相,就是我们讲的真如实相,也就是净土,这是真正的净土。如果你没有这个悟性,到了阿弥陀佛那,看到的还是个世界相。倘若你证到了这个圆成实相,此地就是真净土。我们这里,就是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的净土。圆成实是真净土,这个叫常寂光净土,实相净土,明白了吧?三自性里的根本,就是依他起性。遍计执与圆成实,皆不离依他起。没有依他起,也就没有遍计执。有了依他起,我们就于依他起,证圆成实。所以,依他起性,是个中性,不好不坏。你迷了,他就害死你,你觉了,他就让你享受净土福德。五蕴不是实有的,五蕴是什么?去掉遍计所执,五蕴就是依他起。以般若智慧,了知五蕴如幻,非实有,本自无生,是无所有相。这就告诉你五蕴实相,开显圆成实。五蕴不是实有的,是依他缘起的。就是诸缘相互显发,互相作用,现出的一个相。既然是互相显发的相,那互相都没有本体的自性,都是虚妄的。既然没有自性,就是没有真实性,就没有真实发生过。依他所生,正是无生。若于依他起,认为你见到了相,有相有法,便落入遍计执。若于依他起,当下了知本来无生,便是圆成实。凡夫于此遍计所执虚妄作相,凡夫对着依他起相,非要妄想分别安立,不断的叠加虚妄。将这个虚妄当成是真实,所以叫虚妄作相。是四大所成,是陶瓷,是茶杯,是古董,秦始皇用过,这全是遍计所执虚妄作相。古董,就是你妄想分别虚妄产生的一个相。遍计所执相是虚妄的。你再观察依他缘起相,这个缘起相是如幻的,这是两种无自性相,不可以搞混了。遍计所执那个相,是非常的虚妄,纯粹是自己心里认为的。如色声是依他起相,不管你妄想,还是不妄想,都还能看到,虽然看到了也没有真实可得,没有真实可得就是无自性。所以依他起虚妄和遍计执虚妄,不是一种虚妄,不要混为一谈。我今天早上带了个兔子角,在我那个包里。遍计所执虚妄,相当于这个概念。兔子哪有头上长角的呀,我的包里怎么可能有一个兔子角呢?可我认为我包里有一个兔子角,大家听了以后,也都认为我包里有一个兔子角。这个也太虚妄了吧,实在是太虚妄,确实没有这件事。遍计所执虚妄,就是这样的。这个依他所起相,为什么也叫虚妄?因为它不是真实有的。不是真实有,你却看到了,难道不虚妄吗?你发现这两种虚妄,是有差别的。所以我们讲经说法或者是读经、参悟佛法,要分清楚是哪一种虚妄,不要乱理解,不要乱讲话。不要用一个虚妄,代表了一切。同样说空性,色法的空性和性觉的空性,可不是一个意思。同样说虚妄,依他起虚妄和遍计所执虚妄,还是两个意思。这个分不清楚,佛法你不可能参明白。那个遍计虚妄,看都看不到,摸都摸不着,纯粹没有的事。这个色相虽然没有真实性可得,但还能看到,还能听到。所以这个依他起,叫如幻如化。遍计虚妄不是如幻如化,连个如幻如化都谈不上。我们说的这个茶杯,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乃至嗅尝到的,都是依他起相,可以说如幻如化,兔子角你能说是如幻如化吗?说依他起如幻如化,是引导你开发般若智慧悟圆成实的。破了遍计执之后,再于依他起证圆成实。不管是依他起、遍计执,还是圆成实,都是无自性,都是无生。乃如来藏因缘故现。哪来的呢?都离不开真空性如来藏的作用。离开真空性如来藏的作用,这一切法不能因缘现起。这一切都是以真空性为根本基础,才能发生,发生的一切法,当体即空。遍计虚妄不可得,依他起如幻也不可得,圆成实真如亦不可得实有。遍计执虚妄、依他起如幻,圆成实真如,都是依如来藏随缘而起,而如来藏当体即空,故亦名真空性。你说到底有啥?毕竟无一法可得。你也不要认为如来藏是真的,如来藏也不可得,是真空性。关键是无一法可得,而不断灭的地方,我们称其为如来藏性。正是因为这个根本的真空性,所以能随缘现起一切诸法。而现起的一切诸法,实际上没有真实发生过,就还是只有真空性。你若认为如来藏是实有的,那就错了,如来藏是真空性。如果有一个实际的如来藏可得,就不能叫真空性。经常有人讲自己明心见性,我问明什么了,见什么了?他就告诉我,明的是自己心,就给我描述他见的自性。有个心可明,有个自性可见,还是明心见性吗?藕益大师给开悟做的注解很简单,就几个字。什么叫开悟?就是悟无生。刚才我们讲的遍计虚妄,和依他如幻,都是无生,悟无生叫做开悟。见到啥了?不见一法而不断灭,叫做见性,无见的当下,不是瞎子,就叫做见性了。有见有色有声,那就是见相,就不是见性了。见一切相,皆不可得,即是见性,所谓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怎么能有个自性可见?怎么能离开相而见性?好多明心见性的人,都是离相见性,告诉我自性不是诸法,生灭诸法之外,另有一个不生灭的自性,结果这都是妄想出来的。什么叫见性,见这个依他起相,没有真实可得。哦!我明白了他的真相。明白了真相,也叫做悟真实性,明白了他的真实性叫做见性。明白真实性恰恰是依这个相明白的。原来我把相当真了,现在明白这个相不真,就叫做明白了相的真实性,明白相的真实性,叫做见性,见性正是见相。他们见性非要离开相,另外见一个性,这就有问题了。没有般若,明心见性全是假的。所谓明心见性,就是开发般若的智慧,般若的智慧现前了叫做开悟。明心不可得,见无所有性,叫做明心见性。过去禅师开悟,就是开般若智慧,悟一切法空。空就是不可得的意思,没什么可玄奥的。这个茶好喝吧!好喝。你喝一口茶水,嘴里有一个茶的味道,依茶的味道,说茶好喝,对吧?但事实上,那个茶味,不可得实有,并不是来自于茶水。茶水里边并没有茶味,这就是不可得义。茶水不过是四大所成,四大是依他缘起,是不可得义,不可得就叫空。并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叫空。佛经里讲的空,是要见色说空。见不到色,但说虚空,虚空还是相。师父
随喜护持↑
(音频转换文字,仅供参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