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的精髓全在这句话上了
2023/2/17 来源:不详《心经》大家都听说过,其全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的根本经典之一。它虽然很短,全文仅字,但却言简意赅,可谓句句精华。
《心经》中有一句话,“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仅短短十六个字,却是整本《心经》的核心所在。几乎人人皆知,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看透它的精髓。
首先,我们要理解“色”和“空”的真义。
在佛学文化中,“色”指的是“色蕴”,主要由眼识所产生,具体指有形有相的物质,你能看到的一切都叫色。
“空”并不是指没有,而是“空无自性”之意,事物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中,没有恒定不变的属性。
佛家研究物质总是从“缘起”的角度出发,我们看到的和看不到的一切物质现象都是在其他条件的基础之上建立的。比如一张纸,它不是完全独立存在的事物,它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张纸,是因为它经过了人类的加工,用木材和各种原料制作而成。再往下细分,木料由树木而来,树木由一颗种子成长而来,种子的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和土地,以及其他一切外在条件的参与。
由此可见,纸张并不是独立的存在,做成纸张的大树也不是独立的存在,一旦成就他们的无数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消失,他们都将不复存在。
佛家管这种现象称为“自性空”,凡是因条件而成就的物质现象,都是没有自性的。
“色蕴”因缘起而生,其性本空,“色蕴”是一种物质现象,而空是一种高级物质,它们的本质共同点是“无自性”,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物质世界的实相。
“色即是空”是要告诉你,外界的这些欲望都是虚妄不实的,是不值得追求的。是让我们消除这些欲望,而不是觉得纵欲也无所谓。
心经原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