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要找到有解有行的师父太难了,
2022/9/19 来源:不详白癜风医院排名 http://m.39.net/news/a_5857585.html
(续)
还有就是《永嘉禅宗集注》中讲,就是:“知恩者,必忘身而为法。不知恩者,必忘法而重身。葢师所说法,乃佛祖之心宗,含生之妙性。清净法身,由之以生,般若慧命,因之以长。恩过生身父母,德重天命至亲。”我们先看这一段。真正知恩的人呐,他一定是重法而忘身的。他非常尊重所要传承的佛法,就会不惜生命。不知恩的人呢,就是重身而忘法,他就只知道照顾自己:“啊呀,我不能受委屈。你不教导我就拉倒,我走了。”这就是不知恩的人,不知道佛法的恩德,不知道善知识的恩德,还有身边这些跟自己有缘之人的恩德,他们做饭维护道场,对自己也是有大恩德的。只想着自己过得好不好,受不受委屈,这样的人啊,也不是法器。
善知识所传的法,就是如来的心地法门,如果你得受了这个心地法门,就不用再在三藏十二部之中反复地检校了。因为有善知识给你开导、引导,你很快就会得到佛法的心宗,很快就能开悟得道了。就像是禅宗的那些大善知识一样,很多弟子可能没有学多少经教,但善知识在引导这些弟子的时候,他能知道弟子的悟处在什么地方,他知道弟子现在修到了什么程度,只要在关键的时刻一点拨他,这个弟子一下子就得悟了,从此就远离一切虚妄之苦,终而得成寂静安乐,功德圆满的佛陀。
所以善知识的恩德是超过生身父母的。父母给你这一生的生命,下一世呢,有可能就改头换面了,父母与孩子形同陌路,甚至会成为敌人。但是师父给你的这个恩德,能让你生生世世之中获得解脱、获得自在,而且师父的这个恩德是超越时空的。我前面也讲过,他能让你究竟成佛,那这个恩德你是永远也报不尽的。他断尽了你的一切烦恼,这个恩德也是永远报不尽的。所以我们讲,师父的恩德是超过生身父母的。“故恩宜知,而法宜重也。”
“第师有多种,解行证全者,上也。”师父有很多种啊,如果是解行证全,是最上的。什么是解行证全呢?就是说,他知解上也大开圆解了,自己也证道了,起码见道位了。那这是最上的善知识。然后呢,“有解行而无果证者,中也。”就是说,他大开圆解了,然后他的行持呢,也非常地按照佛的这些律仪去行持,但是他没有证到果位,只是三贤四善根的伏惑位,这是中等的善知识。然后呢,“有解而无行证者,下也。”就是说他只是了解佛法,只是开悟了,或者是只是从文字上通达了。因为这个“解”有好几层含义:一个是大彻大悟叫“悟解“,有一些伏惑的能力,还有一个就是“闻解”,就是只是通达文字相,但是没有行持,律仪也守得不好,自己的烦恼习气也有很多,那这是下等的善知识。“苟有行,而无慧解,此下之又下者也。”如果他只有行持,道德修为非常高尚,自律能力很强,平常都能够按照戒律去行持,但是他没有慧解,没有开悟,不通达一切佛法,这是下之又下。
这个层次分得非常到位,如果一个善知识,就算他戒律持得不好,但是他有智慧,也比一个戒律守得好,但是没有智慧的善知识要好。除了上面例举的这几种,其他的就都不是善知识了,就没有师位可言了。考察善知识的时候,如果对方哪种都不是的话,那就不要依止了。
后面又讲了,“弟子之求师也,苟不获上中之师,”因为这个上中之师啊,就是解行修证都到位的师父,只有在正法时代才有。到了像法时代,就已经是有解行而无证了(大概分类,通说而言末法五千年内都有人得道)。你看我们智者大师,就示现了一个五品弟子位,就是外凡位,也没有示现果证,就只是有解行而无证也。智者大师只示现了一个下师、下品师的位次。那更不要说在这个末法时代了,对不对?如果没有这样的上中之师呢,“则与其行也宁解。”就是说,我们一定要选择那种有智慧的人,就是他已经通达佛法,如果修行差一点呢?哎呀,那我们也不挑了,就这个样了,反正我们福报就在那摆着,只能碰到这样的师父,这个时代也是大家共业所感。但是呢,这样的师父比那个有行无解的还要好。为什么呢?后面讲了,就是,“该行在师而不预己。”就是说啊,他自己做不好,那是师父的过失,跟我们没关系的,知道吧。
“解在己,而正在师。”就是说,我们要依他的这个正解来修行的。而这个正解呢,正是这个师父才能够帮助我们。所以说我们跟师学法,只受其正见熏陶,不要计较他不好的行持(不是好坏不分,美化善知识的错误,甚至神话上师,而是清清楚楚明白善知识的不圆满,但却依然清净看待,不受影响)。末法时代,你也顾不了那么多了。现在只要我们知道有一个大善知识,他通达佛法,说法次第无有错谬,然后又非常有道德,不去随顺自己的烦恼,不掩饰自己的过失,不是为了求名求利而说一些虚伪的话,还能非常有良心地说一些正直的话,说正确的佛法,那不论他私下的行持多么见不得人,那你也不必去管。我以前讲如何抉择善知识的时候列了三个标准:不犯重戒,具足惭愧;通达佛法,善知次第;具足慈悲,善知众生根机,如果观察有这样的善知识,那就可以以清净心去依止,这就非常殊胜了。因为在末法时代,这种善知识也是非常难得的,他们就如同是一颗颗璀璨的明星一样,指引众生走向光明。
“如弊帛裹黄金,不以帛弊,弃金而不取。”就如同一块烂布包着黄金,你不能因为这块布烂,黄金就不要了。“事师亦然。不以师之凉德,而不取解也。”不能因为师父自己还有烦恼,道德有一些小的瑕疵,你就不跟他学了,这是愚痴的人做的事。“正以浇漓之世,以解求师,可必也”。在我们这个人心浇漓的末法时代,以知解、以正见来确定善知识,这是必然的。
我们一定要相信经论的开示啊,我们要去依循。而有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烦恼,他会用佛法找理由,说自己吃肉、喝酒、懒惰、懈怠、闲谈戏论、大搞各种所谓艺术雅座等世间法,或者是拿着佛法去做人情,这种人是最下劣的,大家也要善于分辨。“解行全而求师难,可必也。”而在这个时代,你想要找又有解又有行持的师父,那太难了。
(待续)
——摘自《佛教启蒙钞第二册导读》
随喜布施
(注:若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