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和尚最为推崇的一句佛经
2025/5/9 来源:不详不管你信不信佛,是不是佛教徒,一定或多或少地听过佛经用语。因为经过了几千年的流传,佛文化已经溶入了中华文化之内,渗透于老百姓的生活之中了。早在唐朝之时,就有了“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之盛。现在也是这样,经常可以听到慈祥的老太太念叨着“观世音菩萨保佑”,经常可以看到路边立着的一块石牌上刻有“南无阿弥陀佛”。
那么“观世音菩萨保佑”“南无阿弥陀佛”是不是就是佛经中最重要的偈语呢?
严格来说,这两句耳熟能详的话,并不是经中偈语。而是佛教用语,流传最广的佛教用语。《法华经》中有个故事:说是一个长者回家的时候,看到家中的大宅起火了,而孩子们分散在大宅中的各处正忙着他们各自的游戏之事。火势已经起来了,要一个个地去提醒他们,让他们逃出大宅已经来不及了。怎么办呢?于是长者想了一个办法。他在大宅之外,高声地告诉大宅中的孩子们,他带回来了一些很有趣、很希奇的、很珍贵的东西,现在就在大宅之外等他们来领取。终于让孩子们都安全地脱离了火宅之患。这“观世音菩萨保佑”“南无阿弥陀佛”就好比是长者所说的,很希奇,很珍贵之物了。是诱孩子们脱离火宅的方便之引。
所以呢,“观世音菩萨保佑”“南无阿弥陀佛”还不是佛经中最为重要的偈语。
经常听到有人有意无意地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么《心经》中的这一句,应该就是佛经中最为重要的偈语吧?首先“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是不完整的。这是五蕴皆空的略说。五蕴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即是空......识即是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识不异空,空不异识。“五蕴皆空”是般若经的精华,很难理解,很难懂的。“五蕴皆空”很重要,但是呢,从让人都能理解的方面来说,普适度不是很高。所以也还不能说是最为重要的偈语。
《金刚经》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句经偈也是佛门弟子广为传诵的。是不就是最为重要的经偈了呢?这句经偈中的凡所有相包括了空相,而且主要指的还是空相。《金刚经》的主要作用是破除空执的。空执是破除有之相执时,矫枉过正形成的执念。一般人有相之执都还没破,空执更是无从谈起。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应该还不能说是最为重要的经偈。
那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呢?这句出自《坛经》本土化的经偈是否就是最重要的了呢?这句偈语虽然简单,但有深意,直指“如来藏”。“如来藏”是佛教的核心概念,是非常深奥的,不是一般人都能理解,能接受的了。看似最朴素的道理,可能却是最难懂的道理。
那么哪一句经偈才是佛经中最为重要的、最具法力的经偈呢?
虚云和尚用他一生的修为总结得出,最为重要的经偈就是: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句经偈出自《增一阿含经》卷第一。
为什么说这句经偈最为重要呢?因为“诸恶莫作,诸善奉行”是每个人都能做的到,都应该做到的。有普适性的教诲才是最为重要的,最为基础的东西才是最为重要的。
为什么说这句经偈最有法力呢?
因为善事做多了,自然就吉祥了;因为不做恶事,自然就少了灾患。所以呢来自于自己的救助才是最快捷、最安全、最可靠的。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做到了,佛陀说,你自己就是菩萨。
愿佛佑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