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向内求,心中宁静,自在从容
2025/4/27 来源:不详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价格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21/5390504.html
文\一藻
禅宗里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唐代马祖道一到南岳山般若寺怀让禅师那里修行,他将自己关在一个草庵里修习禅定,每日足不出户,苦苦修行。
怀让认为他的修行方式不正确,于是便拿了一块砖头在马祖的草庵门前死命地磨。
摸砖头的声音吵得马祖没办法修行,于是,他开门问道:“禅师,你磨砖要干什么?”
怀让笑着说道:“我磨砖是想做一面镜子。”
马祖感觉非常奇怪,对怀让说道:“砖头再怎么磨,也无法变成镜子。”
怀让接着说:“磨砖不能成镜,难道光是坐禅就能成佛吗?”
这个禅宗故事告诉我们:心外无佛。
暮然回首,灯火阑珊处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谁不喜欢春天?谁不喜欢年轻?
有位比丘尼遍地“寻春”,她踏遍万水千山、翻越群山峻岭,不辞辛劳寻找她心中的一抹春色,可都一无所获。
归来后,拈一朵梅花,嗅其味、品其意,才发现到处寻找的春意,竟然就在眼前。诸佛所证悟的真如法身原来人人具足,不假外求,本自无缺。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写:“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有个词叫“殊途同归”,人生无论怎样过,到最后都会在生命中的某一点发现那个暮然回首,灯火阑珊所在之处就是“幸福”。
而这个幸福,只有自己能感知。
人间小暖,要活得心花怒放
南宋理学家朱熹有一首《春日》,写道: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写这首诗的时候,山东的泗水一带早已被金朝占领并长期统治,朱熹并没有去北方,他又怎能在泗水滨一带去“寻芳”呢?
这个“寻芳”,其实寻的是儒家的圣人之道,寻的是他心中的理想和坚持。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自己的追求。有的追求事业成功;有的追求家庭幸福;有的追求快快乐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愿望可以达成。
然而,所有的愿望,都需要天时、地利和人和,并不是我们可以随意决定的,就像朱熹一样,他并没有真正去泗水滨,可是那又怎样呢?
他可以将古人的这份情怀,保留在心中,因而可以发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感慨。幸福是向内求的,是自己和自己的和谐相处,是自己和自然寻求的一份隐秘沟通方式。
心中的这份宁静,是通过磨练自己的内心,反复与自己沟通,才能够达成的和谐统一。
也许你受过他人的伤害,但是没有人可以拿走你心中的光,只有你自己可以夺去你生命中全部的希望。
也许烦躁的世界让你无法安静,但是没有人可以阻止你找到自己的桃花源,除非你自己止步不前。
快乐不是别人给的、幸福不是乞求来的。宁静的生活,从容的态度,都是百转千回,望断天涯路中寻来的微光。
人生总要经历“芒鞋踏遍”,方得“春在枝头”之意味,而这个过程,只有自己努力体会,努力向内求,才能真正达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