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与其被动地等待观音菩萨的救度,不如选

2025/2/21 来源:不详

自古天竺向北传播的佛法为北传佛教亦称汉传佛教,盛行于中国的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有别于小乘佛法的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是:推崇菩萨文化。因此呢,修习大乘佛法者大都认为自己修的是菩萨乘,而修小乘佛法的是声闻乘、缘觉乘。

观音菩萨是大乘佛教中最为有名的菩萨之一,观音菩萨亦称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一提及观音菩萨,信仰大乘佛教的人士,大概都会立即关联到“救苦救难”一词,那些虔诚的信徒遇到危急之时,总是会在口中称诵“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都想得到观音菩萨的帮扶,解脱面临的苦厄困境。其实有关信仰的事,原也无可厚非,只是啊,大家这个得到菩萨救助的美好愿望,都能每每实现吗?当然了,没能如愿也是可以归咎于自己发愿时不够虔诚。

观音菩萨是个救苦救难的大菩萨,这一点在许多的大乘经典中都有提及。因为文字简短而最是广为传诵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是这么宣讲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从心经的这段经文中,大多数的人是可以解读出来;观自在菩萨是个能度一切苦厄的大菩萨,救苦求难的大菩萨。因为大家在读诵经文、解读经文时,大概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习惯取向的影响,会在不知不觉中服从自已的喜好而作出取舍。利已性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在菩萨身上寄托了巨大吉祥愿望的人,或许会这样来解读这段经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本能会在无形中引导他们作出取舍,倾向于忽略、淡化括号中的内容,于是这段经文在他们读来就成了:观自在菩萨,度一切苦厄。

那么这样对经文进行取舍,是否如法呢?同样是出自心经中的另一段经文: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用同样的取舍方式来略写后的经文就应该是: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那么这段经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应当是:般若波罗蜜多,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那么到底是观自在菩萨能度一切苦厄,还是般若波罗蜜多,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呢。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故知般若波罗蜜多,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从对比中可以得知,把“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拆读为以上的两段,经文的含义并没有出现偏差。

而把“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拆读为“观自在菩萨,度一切苦厄”,在含义上有了明显的缺失。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普贤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弥勒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也一定是能够成立的,也一定会是如法的。那么能度一切苦厄的关键,应当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通过对比可以得知,心经中“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段经文的中心重点应该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当然了从宗教情感上来讲,观音菩萨是个慈悲的大菩萨这一点不假。观自在菩萨是个救苦救难的大菩萨,以他的大慈悲救度有缘众生的一切苦难,这个也是可以确立的。由于众生皆苦,那么观音菩萨应当很忙。难道我们就只好被动地等待着观音菩萨的照应吗?难道我们就应该被动地无奈等待吗?

从心经的经文中可以知道,其实我们还可以有更主动的选择,可以有更为自主的救度方式,那就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照见五蕴皆空。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愿佛佑吉祥

弟子周襄写于离生别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89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