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灯日课学习视频
2022/7/2 来源:不详白斑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摘要:
1、所谓的觉悟,平时的生活形成了困惑和痛苦,要想获得安乐、究竟的解脱和自在。2、大家对觉悟都不需要依赖,不依赖觉悟你就不会有无明,不会有依赖,不会有设定的一个固化目标。△点击收看配套视频任何依赖,都迷失了本自具足佛性的能力佛法的修行核心是觉悟,觉悟的根本恰恰是发现我们原有众生为什么迷?迷在哪里?所以以原来迷的能力,同时通过对迷的反省来成就觉悟。我们经常讲的“要生活中修行,要修行中来觉悟,觉悟中圆满,圆满中成佛。”所谓的觉悟,因为我们平时的生活形成了困惑和痛苦,所以要想获得安乐、究竟的解脱和自在,还是把我们的智慧和焦点调回到我们生活中,发现在哪里跌倒的,在哪里爬起来。这个不光是要勇气,也要有智慧,知道什么叫跌倒?为什么原因跌倒的?那么我们就能够找到原因,我们找到原因的本身就是智慧,而且智慧它又能够自然地让我们不住于在观照的过程中的任何的阶段,不断地把智慧本身走向成熟。
对自己的分别心很讨厌,但是我们的分别心用对的话,它就是观照能力,这个观照能力形成正知见——正知和正见,帮助我们成就佛果。这个既要有大的愿力,同时又要非常认真仔细,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骄傲。马虎它就是无记:“好像是这么样或者那么样”或者“不要考虑那么复杂、那么具体”,这都是无智慧的表现,因为我们在生活之中,所有的烦恼和执着都发生在每一秒的过程之中,刹那、刹那的现量之中,我们不把智慧回到现量上,不用我们配备的佛法智慧来照破其中的黏着和误区,那我们只会被无明牵着鼻子走,不光感受痛苦,而且在痛苦中求出无期。
上几节课讲的人生的三个红利、觉悟的三个基本标准:觉悟的三个基本标准意味着什么?——我们跟佛性零距离;人生的三个红利意味着什么?——我们跟佛法零距离。我们跟佛性无距离,跟佛法无距离,都是零距离,那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本来成就,本来具足圆满,这个具足不是说我们获得什么,是意味着我们不要依赖什么,不需要依赖什么的。我们看东西、听声音,看到红的白的,但是我们不可能依赖红的去看红的,或者依赖红的去看白的,这个视力它是清澈无比、不受拘束的,智慧更是这样的,一定要认识到这个核心。分别心在这个过程中它可能有临时的、阶段性的、因为某些缘起而获得某些认知的判断,但某些判断都是阶段的、都是缘起的,在判断中不住于判断,在认识中不住于认识,这个开始智慧就登台了。见境就生心,生心就被妄念牵着鼻子颠倒,那永远是无明当家;于境而不住于境,于心而不住于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就是般若智慧当家,一定要知道每个人都具足这个能力。
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没说到一个字,为什么?因为他但凡说到一个字,大家都对那个字产生依赖,而迷失了本自具足的佛性的自觉能力,这个就是尤为可惜,因为大家没有认清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佛法恰恰是每个人圆满的自觉。但凡对外有一个字的、有一横一撇、一个笔画的依赖,那都不是佛法。《金刚经》里讲的,燃灯佛都没给他传佛法,为什么?因为佛法本自具足,不在传递之中,所以所谓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所谓的佛法、所谓的觉悟,大家对觉悟都不需要依赖,不依赖觉悟你就不会有无明,不会有依赖,不会有设定的一个固化目标。所有的目标它都是你的分别心因为某些喜好或者判断产生的,它就像我们寓言里面讲的刻舟求剑,剑掉下产生的地方跟你舟船的位置——船是流动的,掉下去的地方也是流动的,你想要在流动这边用一个来锚固另外一个,都是颠倒的,都是肯定不能够成立的。
我们讲自己的分别心跟他人的分别心不可能同频,也不可能一致,自己前一秒的分别心本质上跟自己后一秒的分别心都不能一致,所以在分别心上面,跟自己都会翻船,更不要说是跟他人。那么,只有跳出分别心,自己认识佛性,跟他人以觉性和佛性互相地鼓励和交流,才有可能真正地产生唯一的、不可能被染污或者模糊的价值,只有这一个可能。你的修行也只有这一个才是有修行的意义,因为这个修行已经远离分别和颠倒,远离生灭法。
你分别出来的东西都是生灭法,因为你分别的刹那,之前没有产生,分别之后过一秒又过去了,它本身就是生灭法。分别——我们能分别的心跟所思虑的对象进行观察,背后还有欲望,那么就产生一时的念头,这个念头执以为实、执以为好,那么我们就会钻入无明的世界,那么在这个世界里面,它绝对不靠谱,它因为虚构而成的,我们认以为实,那么必然就会带给我们失落和不如意,因为是虚假的东西——虚空中你妄想个烧饼,然后通过它想要填饱肚子,是不可能的。
(原音频:-01依赖任何目标,都会迷失了本自具足佛性的能力)
课件年04月11日星期一
心灯禅修营每日学修
☆一间学会修行的课堂☆
姓名:〖〗班〖〗组
★为自觉觉他普度有情而发愿成佛!★
每日定课:
1、上周五修法_______小时。
上周六修法_______小时。
上周日修法_______小时。
(有加座的,可以用“+”号,如:2+2+2)
2、恭诵《心中心十大行愿》()遍。
3、上周回看茶叙完整遍数共______次。
4、学习视频任何依赖,都迷失了本自具足佛性的能力。
必做题:
:
:
:
:
:
思考题:
如何理解众生以原来迷的能力,同时通过对迷的反省来成就觉悟?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修行不再依赖任何的目标乃至“觉悟”才能不迷失本具的佛性,才能以般若智慧当家,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见修行证,你学会了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