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依般若波罗蜜,照见五蕴皆空会有哪几重

2024/12/4 来源:不详

俗语说: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说明了事物的发展大都要有个渐进的过程,从量变到质变,会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而非一蹴而就的。一份大的事业,得从每一个阶段性的成功上发展壮大起来。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磨杵成针绝非一日之功。

即便是已然有所成就,成就的境界也还是会有不同的层次,入世的学问如此,出世的修行亦然如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描述了做学问的三个不同境界:“昨夜秋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禅修也有不同的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那么当我们学习《般若波罗蜜多民经》后,遵循观自在菩萨的教导,依止于般若波罗蜜多,去观照五蕴时,祈愿得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照见五蕴皆空”是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后,一下子就照见了五蕴皆空的,还是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的过程中渐次照见五蕴皆空的呢?佛陀当年的证悟也是有个修习过程的,因此照见五蕴皆空也绝不会是一蹴而就的。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是为了照见五蕴皆空,如果还没能照见五蕴皆空,应该也可以说明还没能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佛陀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来宣讲般若法门,说明了般若法门并不可以一蹴而就的法门,而是需要渐进修行才能有所成就的高深法门。照见五蕴皆空是检测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的标准。‘行深’二字说明了般若法门是有一个渐次深入的修习过程的,那么五蕴皆空,也应当有不同的层次。

如果“五蕴皆空”应当有不同的层次,那么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哪一段经文是对五蕴皆空不同层次的描述呢?首先分析一下,为什么心经中会有对“五蕴皆空”不同层次的讲述,从经文的内容可以得知,心经并未对“般若波罗蜜多”展开来深入地分析,心经着重讲的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后的境界,也就是着重分析的是“五蕴皆空”的境界。既然着重分析的是“五蕴皆空”那么在经文中就应当有对“五蕴皆空”不同层次的讲述。

照见五蕴皆空,从色蕴上分析,应当有四个境界层次: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不异空:在我们开始学习佛法时,我们都是世间的俗人,生活在世间诸见的稠林之中,纵目所观无不是相,世间诸相对我们的影响是逃不掉、绕不开的,要想真正摒息相的干扰,只有明白相的本性后才能做到。诸色不异则空,诸相不异则空。

空不异色:通过对相的本性加以证知,让“诸色入空、诸相入空”,这时候呢,其实还有一个空相仍在,就还得把“空相”空去,“空”空才能“如”也。怎么空空,怎么才能做到空空如也,寄空于色,寄空于相,空不异色时,空空如也。

色即是空:要度一切苦厄,无明是烦恼之本。要怎么浇灭无明之火呢?一个一个地去浇灭他吗?如果还有无明的意念在,那么无明就将生生不息,浇是浇不过来的,怎么办呢?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要彻底地浇灭无明之火,必须认知到这一点,认知无明真如无异境界才能彻底地降伏无明。色者无明,空者真如。色即是空,无明真如无异境界。

空即是色:认知了真如的境界后,我们又该怎么安住于真如的境界呢?真者不垢不净,如者不生不灭。真如者,无所从来无所从去,无无明还不是彻底地真如,亦无无明尽才是彻底地真如境界。“空即是色”才能安住于真如的境界。

色不异空:色蕴可以安住入空;空不异色:空可以显发色蕴;色即是空:一切因缘皆归无明,故因缘可断,轮回能息。空即是色:一切众生本来具足佛性,故无修无证,无智无得。

愿佛佑吉祥

弟子周襄写于离生别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83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