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何不直译为抵达无
2024/10/31 来源:不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其内容是观自在菩萨(观音菩萨),为舍利弗讲解开悟般若智慧的一篇心得。如今我们常见版本是唐玄奘法师的译本,全篇共二百六十余字,是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
相传此经是玄奘西行取经之时,观音菩萨化身邋遢僧人传于他的,并告诉他常诵此经可远离西行之路的所有苦难,并能助其取得真经。玄奘依言而行果然逢凶化吉远离厄运,终于在古印度的那烂陀寺取得真经三藏。当他重返东土之后便将此经翻译为汉化版本,助佛家弟子修行开悟。
此经文中有许多音译词句,当初玄奘大师为什么不把它们译成汉文呢?而在其中最为重要的标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八字就有六个字是音译之字,那如果译成汉文的话,那是否更容易让人从标题之中就能理解经义,从而有助于佛家的传法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究竟为何不译成汉文。
“般若波罗蜜多”六个字其实是两个词组。
一为“般若”,梵语Prajna的音译,在经文中的读音是(bōrě),意思是可理解为“最终智慧”或是“最高智慧”。
令一词组为“波罗蜜多”,梵语Paramita的音译,以中文的理解可以翻译为,“波罗”是彼岸的意思,“蜜”是到达的意思,“多”是之上的意思。此句便可以贯穿其意为“到达彼岸之上”。
那么结合这两组词组的定义是否可以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翻译为“抵达无上智慧彼岸之上心经”呢?答案是不可以的!
我们再来理解一下什么是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是无分别心大彻大悟的佛智慧,能够洞悉万事万物的一切智慧,而不是狭义的聪明。此处最为重要的是“无分别心”四字,无分别心是包罗万象的融合,没有主观客观思想,没有物质形态和思想形态的境界。所以“般若”二字在汉文中便无可代替。
理解了“般若”的意义,那么“波罗蜜多”就不能浅显的理解为“到达彼岸之上”的具象思想,所谓的“抵达般若之境”则不是单单的“踏上”那么容易,而是一种心的开悟,思想的升华。
所以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不能够直译为《抵达无上智慧彼岸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