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的是阿赖耶识之境还是佛性之境两

2024/8/12 来源:不详

《心经》是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几部佛教经典之一,玄奘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篇仅二百六十字,由于其短小易读,据说又其又表达概括了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核心理论,所以受到佛教徒们的普遍欢迎,每天早晚背诵心经是僧侣们的必修功课,可见此经影响之深远巨大。那么围绕心经有哪些疑点呢?心经描述的是怎样的境界呢?心经的思想究竟吗?

疑点

①心经的由来?

②心经是经还是论?

③鸠摩罗什究竟有无翻译心经?

④广本序分流通分是否是后人妄加的?

⑤心经是经还是咒?

⑥心经与大般若经有无关系?

对以上诸疑点的考证,虽然实际上涉及到心经的合法合理性,以及对心经如何定位的重要问题,但并不是此篇的主要内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考证。此篇主要根椐心经中的内容,说说其描述的是哪个境界,是否圆满。在下查阅过心经翻译的其他各个版本,各版本虽字数及局部经文有些差异,但表达的意思没有差别。所以各版本的之间的比较也就没有必要了。为了更好的解释说明,就以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玄奘翻译的心经版本来说明,并抄录如下: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有了前两篇关于补特伽罗自性的文章作为基础,我们下面根据心经的内容来看一下,心经所描述的是怎样的境界,是否正确究竟。

①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此第一句单独来看没什么问题,但与后面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连起来看就有了大问题,既然色受想行识已空,又无道无智,什么在照见此空?此空又是什么呢?

②心经下面讲五蕴与空不异,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既什么都没有,那么此空″又是什么呢?若说空是什么都没有,什么在知道此没有呢?后又说空中无色″,既空中无色又怎知空就是色呢?

③下面讲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此在前面文章中已讲过了,此义本是中观龙树假名安立,因根本无这样的境界,若有只会有佛性的不生不灭本来清净的境界。

④至于下面讲的无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无苦集灭道,无智无得,既然什么都没有,那么诸法空相″中的空相又是什么呢?

⑤下面讲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既然上面说了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未得,又菩提萨埵什么?什么在菩提萨埵?

⑥再下面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前面既然讲了什么都没有,那么此般若又是什么?心无挂碍″中的心又是什么?

那么为什么心经的内容中,会出现如此之多的相互矛盾,根本无法自圆其说的说法呢?心经中描述的内容实证中真有这样的境界吗?心经中描述的境界是究竟实相境吗?下面来说说本人的观点。

心经中之所以出现那么多相互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说法,是因为此经的作者亲证到第八识阿赖耶识时,错误的认为自己已证达真如佛性处,并错误的以为尔时可以菩提萨埵后,证入究竟涅槃,并错误的以为证达此境后,依般若波罗蜜多,即可证达无上菩提。那么实际上,证达第八识阿赖耶识时,识蕴还未空尽,是极微细的心识,能感所感皆是阿赖耶识自己,故感自是尽一切处的空相。而识蕴真正空尽时,是无知无觉无能感所感的,哪里会有经文中的什么照,什么见,什么空。那么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照见五蕴皆空呢?一定要寂灭入涅槃,涅槃生智慧后,由智慧来照见五蕴皆空。而心经中讲五蕴皆空,即无识,又讲无智无得,又讲能照见,此种种相互矛盾之说皆为妄测。接着来说空色不异,证达阿赖耶识时,只有尽一切处的空相,皆是自己,此亦为道家的天人合一之境,所以心经中说空中无色。而证达真如佛性后,则空相色相同在,空中有色,此为空中妙有之义。

再来说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在阿赖耶识境,细微的心识所感只有尽一切处的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之义,本是中观派假名安立,本是妄测,所以根本没有这样的境界。而证入真如佛性处后,首先佛性自感时,即可感自不生不灭,本来清净。再来说眼耳鼻舌身意,在阿赖耶识之境只有细微的识能感所感,故可说无眼耳鼻舌身意。但在真如佛性涅槃境,有一切功能,金刚经中说如来有五眼,当然有肉眼,理当然的亦有对应的色。再来说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在阿赖耶识境,除了尽一切处的空相,一无所得,然后此心经作者就错误的以为,只要去除执有的习气,就可以究竟涅槃了。而实证至真如佛性处后,佛性一切本自俱足,故言无所得,菩提萨埵是去除追物逐境的习气,即可究竟涅槃成佛。再来说般若波罗蜜多,在阿赖耶识境,实际上还只是第八识的观照般若,尔时若不舍此观照,就不能寂灭证入涅槃。而证入真如佛性后,则为实相般若,三世诸佛皆依此亲证的实相般若波罗蜜多,才能成就无上菩提。

最后心经之内容描述的是亲证阿赖耶识,世俗谛补特伽罗之境,此心经作者错误的以为自己已证达究竟,实则是未出三界并未得道,从而导致心经中几乎所有的见地都是错误的。其中一无到底的表述,易让后来者堕入顽空。对空色的表述易让后来者执取空相而裹挟不前。对菩提萨埵的表述,易让后来者错误的在因地徒劳的转妄为真,执此转而不能寂灭。对究竟涅槃的表述,让后来者错误的认为,证到空相依般若即可究竟涅槃。此种种错误的危害不胜枚举,几千年来,不知导致了多少苦苦求道者功亏一溃。心经由于玄奘的翻译,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从而导致的巨大危害无以复加,也导致了玄奘自己坎坷的命运,宗门的灭绝,临命终时还需发愿往生的笑话。

感谢您的阅读!您的鼓励就是我们原创的动力!您的疑惑就是我们原创的方向!更多精彩原创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76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