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学处不可不读的维摩诘经

2022/6/24 来源:不详

维摩诘居士形象

《维摩诘经》简称《维摩经》,全名是《维摩诘所说经》,亦名《不可思议解脱经》。维摩罗意即“净名”“无垢”,诘即为“称”,故《维摩诘经》又名《净名经》或《说无垢称经》。

《维摩诘经》是佛陀在毗舍离城附近的庵罗树园所讲,听法大众包括诸大菩萨、天龙八部及僧俗四众等四万余人。当时,宝积长者子带领五百位长者子与会,特地请佛陀开示如何修习并成就菩萨净土。佛陀揭示了“心净则佛土净”的基本思想后,借着维摩诘居士生病的因缘,宣讲大乘菩萨出世入世不二的义理。

《维摩诘经变》

摩罗诘又译为维摩罗诘、毗摩罗诘,略称维摩或维摩诘。意译为净名,无垢称诘,意思是以洁净、没有染污而称的人。维摩诘是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

《维摩诘经》共有三卷十四品,上卷介绍维摩诘运用种种方便法门,摄化不同阶层,让普罗大众都能了解佛法大意。中卷以维摩诘生病为缘起,文殊菩萨代佛陀前往探视,在一问一答间深入空义,论及如何观察众生现象、通达佛道、入不二法门等大乘修持心要。最后透过香积、阿閦佛国诸菩萨的示现,阐释大乘菩萨不住世间也不离世间、随顺所缘的慈悲与智慧。

该经旨在宣传大乘般若空观,宣传在世俗生活中也能修炼成佛,所代表的精神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本位而解脱成佛的方便法门。其中提出的“不二法门”见地,消解一切矛盾,泯灭一切对立,主要表现在心净佛土净、在欲而行禅、处尘而不染、无住而生心等方面。

莫高窟第窟《维摩诘经变》

莫高窟第窟中原帝王礼佛图

莫高窟第窟《维摩诘经变》帝王图

《维摩诘经》虽然经义深奥,但是辞藻简练优美,尤其运用对话和戏剧的表现手法,例如文殊问疾、天女散花、请饭香土等等,故事人物鲜活,想象奇迥,富于文学趣味。用浅近的方法引生大众的信仰,是大乘经典的一大特色。胡适评注本经是“半小说体、半戏剧体的作品”。

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学士最爱清谈与《维摩经》,六朝志怪作品深受《维摩诘经》中佛教教义、文学手法之影响,大量反映恶报、地狱等场面。僧肇在读《道德经》有“美则美矣,然期神冥累之方,犹未尽善也”之感叹,后来读到《维摩诘经》,决定出家。《高僧传》也有记载支遁在山阴讲《维摩经》的事迹。王安石作过一首《读〈维摩经〉有感》的诗:“身如泡沫亦如风,刀割香涂共一空。宴坐世间观此理,维摩虽病有神通。”

《维摩诘经》的“不二法门”思想,深深影响了禅宗的“不二”思想,即所谓的“动静不二,真妄不二,维摩明一切法皆入不二门。”《维摩诘经》对汉传佛教甚至中国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唯心净土”“烦恼即菩提”“芥子纳须弥”等论述,在禅宗、天台、华严各宗的法要种均有所体现,而像是大家常说的“不二法门”“出淤泥而不染”“香积天厨”等词汇也是出自《维摩诘经》。

福慧念佛堂

修学理念

提倡弥勒精神专修弥陀净土

和谐四众弟子促使普世光明

修学基础

破迷求开悟弃邪而归正

修学方法

承担大众以了生放下万缘以脱死

现世以菩提为路命终以净土为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7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