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读书内容
2022/6/22 来源:不详周三读书内容发掘人生的真正目的——我的出家仪式年9月7日上午,由圆福寺的西片担雪担任戒师,为①白隐禅师(—):别号鹄林,谥号慧鹤,日本江户时代中期的禅僧,也是临济宗的中兴祖师。——译者注
我举行了出家仪式。
尽管已经是九月,然而依旧是酷暑炎炎,天气闷热难当。作为修行道场的圆福寺的林木间依旧如盛夏一般,充斥着蝉鸣之声。
圆福寺毗邻洞峠,刚好位于京都府八幡市与大阪府枚方市之间,以筒井顺庆①针对明智光秀②的举兵,在此作出了保持中立的决策而闻名于世。圆福寺是一家因为保存着据传是由圣德太子亲自制作的达摩像而知名的禅寺,并且直到现在,仍然是作为临济宗妙心寺派的道场,有众多僧人在此日夜修行。
仪式前头一天,已经剃光头发的我身穿白衣白袜在静候着仪式的开始。上午11点,似乎是为了打破聒耳的蝉鸣声,一阵鼓声响彻在寺院之中。以此为号,我跟随着在前面引导我的出家人来到了作为会场的大殿。然后作为我受戒师的西片担雪禅师也进入大殿入座。大殿内早已坐满了包括我妻子在内的将近四十人左右的亲属和公司有关人员,共同来见证我的出家仪式。
担任司仪的一位僧侣的声音传遍了会场。
“现在开始,进行稻盛和夫的出家仪式。”
整个仪式终于开始了。
我首先对着寺院的主持和受戒师各自三拜合掌。伴着惊堂木的敲打声,在肃穆的会场上传来了受戒师的声音。
①筒井顺庆(-):日本战国时代大名,统领以兴福寺为首的僧兵集团,活跃在京畿大和一带。——编者注②明智光秀(-):日本战国名将,织田信长的重要将领。天正十年(年),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消灭了织田信长,旋即与前来讨伐的羽柴秀吉(丰臣秀吉)于山崎激战,兵败被杀。▁▁编者注“一心奉请、无上佛宝、无边法宝、无尽僧宝、同以感应、咸与证明。”接下来在读诵了以“感谢天地父母的加持护念”为主要内容的戒文之后,我又行了一礼,然后暂且退下,换上僧服之后重新又回到大殿。由担任受戒师的西片担雪禅师为我进行了剃度仪式,并赐给了我“大和”的僧名和袈裟。就此,我正式成为一名僧侣。然后,我又接受了作为一名僧侣必需的“十重戒”戒律,它们依次是:一、不杀生戒(不得杀害性命);二、不偷盗戒(不得偷取他人财物);三、不贪淫戒(不得行淫秽之事);四、不妄语戒(不得说谎);五、不沽酒戒(不可贩卖酒水);六、不说四众过罪戒(不在背后谈论传播他人的错误与缺点);七、不自赞毁他戒(不得夸耀自己诋毁他人);八、不悭贪法财戒(不得贪图物质精神两方面的利益,要对他人不吝施舍);九、不嗔志戒(不无故发怒、仇视);十、不诽谤三宝戒(不得中伤佛、法、僧)。在读诵了这十条戒律之后,受戒师用严厉的语气问我道:“汝今能持否?”这是在询问我能否遵守以上这十重戒律,我毫不迟疑地答道:“能持。”在这样反复问答三遍之后,我在聚集于大殿的众人与佛祖面前立下谨守戒律的誓言。接着众人又诵读了《般若心经》和白隐禅师的《坐禅和赞》,然后我又从西片担雪禅师那里得到了“只有怀揣舍己为人的生活态度,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宁”的宝贵开示。最后我与众僧侣们一同唱诵了《四弘誓愿》。我的出家仪式就此结束。从那时起,我经常被他人询问到:“你的心态有什么样的变化吗?”从落发为僧之时开始,外表上我当然已经与以前变得全然不同,但更为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内心发生的巨大变化。首先,我变得能够更加坦然地谈论精神世界的话题。我本是大学理工科出身,在企业进行过产品研究开发工作之后,又成为一名企业的经营者,每天都是在与数字打交道。因此当我谈及与精神世界有关的话题时,多少总会感到有些踌躇。就算偶尔触及到精神世界的话题,也会被很多人认为是在“进行宗教说教”,被周围人敬而远之。然而自从我出家之日开始,当谈论到精神世界的话题时,我之前的那些犹豫完全被一扫而光。其次,那些曾经需要刻意而为的事情也变得能够轻松随意地加以应对。比如说,尽管我一直主张“利他”,然而以前我需要有意识地让自己明白“必须这么做”,也就好比是在强迫自己如此行事。然而在出家后,我能够清楚地感受到自己不再需要特别刻意警戒,也能够很自然的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动。再次,还有一点能够自感的是,以前完全是依赖于理性来理解认识的诸多事物,现在变得足以从心底里更加清晰地认清它们的本质。获得信仰我经常说“磨砺心灵”或者“提高心性”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并且主张人生的目的就是应该努力纯净、升华自己的心灵。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首先需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积极主动地积累善行的人。然而,正如前面已经说过的,我也曾因为无法忍耐肉体的痛苦而迁怒于周围人的身上。对于这样一个尽管打算要遵循佛陀的戒律,却难以做到切实执行的自己,我不得不产生“我到底是在做些什么?”的自责,并想向释迦牟尼佛祖请教:“像我这样的人又是否能够得到救赎?”然而现在,我对于这些问题是这样理解的。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了想要遵守戒律的愿望时,在不经意间,我们的人生自然也会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即便我们一时还无法完全遵守戒律,但最重要的是,要能够在心中持有这种愿望,并努力付诸实践。只要能够这样,我们的命运自然会向好的方向转变。而对于那些心中缺乏这种愿望,完全生活在利己、短视、斤斤计较生活状态中的人,等待他们的只会是没落与沉沦的命运。这是因为佛祖释迦牟尼不会抛弃那些尽管无法完全谨守戒律,但是依然真心期盼磨砺自己的灵魂,虽满心烦恼、苦苦挣扎却不断反省的世间凡人。事实上,佛祖反而会对我们付出大爱,给予救赎。我本人是这样认识的,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佛祖的无边大爱。迄今为止,我都试图基于理性来认识佛教。然而在出家之后,才真正从心底相信佛祖是用上述方式在拯救世人。而这种认识,大概就可以被称为获得“信仰”。现如今,我全心皈依了佛教,终于能够安心度过自己的人生。-以上都是我出家之后真实的内心感受。托钵修行在11月初的时候,尽管时间不长,但我还是进入圆福寺,经历了被称之为“接心”的修行。所谓“接心”是指把心集中于某一个对象之上的严格修行期,以便能够在一定时间里实现参禅的精进。在这段修行期间,我与修行僧侣们一道,早上3点就起床,晚上11点才能上床休息。饮食都非常简单,以早饭为例,仅仅只有米饭、乌梅干和萝卜汤。在修行期间,我们每天都需要出外托钵行乞。我们穿着藏青色的棉质僧服,打着白色绑腿,光脚踩着草鞋,脖子上挂着头陀袋,头戴网笠,从早上六点离开寺院,一直到下午三点回来为止,按照顺序拜访信徒们的住所。我们一户一户地按响门铃,向主人们说明:“我是从圆福寺达摩堂来祈请每日用米”,然后就站在门口唱诵“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在我大声唱诵“四弘誓愿”的时候,信徒会提供布施。由于圆福寺所在的京都府八幡市一带农家众多,因此多数时候收到的布施都是白米。尽管这些施主有老有少,但他们布施时,样子都显得同样美丽。这让我感受到,只要心怀慈悲,心性的美丽自然会显现在我们的脸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