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佛法上有所觉悟,心经里的这3个字
2023/7/11 来源:不详《心经》虽然只有个字,却是字字殊机。“无挂碍”这3个字在这本经书中是很容易给忽略的,因为人们往往觉得做到”无挂碍“很容易,却很少有人悟到:越是容易做到的事,实际上就是最难以做得到。
佛像其实”无挂碍“不只在佛法上,就是在现实的生活也非常重要。但真正能做得到的却没有几个人。《红楼梦》里的那首”好了歌“的本意也是希望能教人做到”无挂碍“,可见做到“无挂碍”对于人的心理和觉悟有多么的重要。
当一切都没有了,也就没有挂碍了。没有挂碍了,也就没有什么好恐怖了。这个时候只有真实存在,也就是到了自在究竟的境界,这也就是传说中所说的“涅磐”之境。
“无挂碍”正是因为离一切有。才有现一切的自在。
佛像“现自在”是有情生命觉悟的开始。因为觉情就是自知,自知要从观自在开始,所以观自在者,就可以称菩提,因此《心经的第句话是“观自在菩萨”。但求觉悟未必得觉情,经过现自在而至无所得,一切不得,这个有情生命就真的觉格自知了,就真的当得起菩萨的名字了。放说“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观自在的过程,就是认识真我的过程。而认识真我的过程,其实就是认识非我的过程。因为真我不可见,可见皆非我。而人们往往把非我当成了我,所以总是困感,难得觉悟,不能自知。
《心经》讲的观自在过程,就是不断剥去非我的过程,直至无所得。这个过程就叫“般若波罗蜜多”。所以“观自在”的过程,是-个“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过程。离有则无挂碍。
佛事法场“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是知非我而离非我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照见五蕴皆空”,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过程。所观一切有皆空,“是诸法空相”,因而也就一切有皆离,一切有不得。因为这个过程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所以“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离一切有而不得,则得我自在本来,这是生命觉悟的境界,故称“菩提萨缍”。“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就是依此觉悟,就是居此自在本来,即是自知真我于是凭真我而见,则知所见一切非我,所以才会“心无挂碍”。
前面讲了一连串的无,都是在讲自在观。由自在观,而知一切所见皆非自,自本无有,所以讲连串的无,就是要说“心无挂碍”。
佛莲花人自觉之后,依自在面观,即知所观见的一切,都不是我。虽然我可以落在这些东西上面,但是我不再受它们的牵绊,不为其所羁缚,所以“心无挂碍”。说“心无挂碍”,并不是说这些东西都没有了,是有而不住,所以才“心无挂碍”。
如果如果真的是没有了,就谈不上“心无挂碍”了。所以“心无挂碍”不是它没有,而是我没有。它有它的,我没有它,我就不挂碍于它。我不挂碍于它,就不被它所束缚,不为它所困苦。
无挂碍即解脱,“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没有挂碍,没有牵缚,没有困苦,我就没有恐怖。“苦厄”是心中的“恐怖”。“恐怖”是从哪来的呢?是从“挂碍”来的。所以这句话是说,心中“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而心中“无有恐怖,就“度一切苦厄”了。自知真我,自在自觉,自见自主,我就不再被它左右,不为它所动,这就叫“无有恐怖”。所以人心中的恐怖和苦厄,都来自于对它的挂碍。一旦无挂碍,我就解脱了。
西藏佛寺所以这句话,是讲解脱的。有挂碍即困缚,人生的一切苦厄,都来自于挂碍。无挂碍即解脱,一切皆空,有亦是空,无所挂碍,我于是得自在、自觉、自主、自由。究竟无得即涅擊。“无挂碍”也叫“远离颠倒梦想”。
因为我若以它为真,执有而住,我就不知“诸法空相”,而被诸法诸有所困缚。但这是我自已颠倒了知见,把假有当作了真有,把虚幻当作了真实,把泡影当作了实体,并且在它上面生出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各种各样的情感,各种各样的看法,各种各样的理解,各种各样的追求。而这.切,都属于梦想,于是我就进人到了“颠倒梦想”之中。
在这句话的前面,《心经》讲的“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等等这些东西,都是佛家所讲的道理,此时这切全部属于“颠倒梦想,全部不着,都无挂碍。
佛学院发证书《心经》在说无的时候,很有意思,是先从实际说起的。先说“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这些都是从自然存在上讲的,是自然存在上的有。而“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则由存在之有转向看法之有,即由物有转向观有,由自然存在转到观念存在。
用现代话说,就是由客观转向主观。这种转有什么意义呢?有,这样一转,就从那边转到这边来了,由它在转到自在上来了。然后又接着说“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这是进一步再转,即由主观转到道理上来,转到人们平时听说和理解的佛理,原来佛讲的这些道理,也是“颠倒梦想”,如果你信了这些言说,或者着在自己的理解上,你就还在“颠倒梦想”之中。
佛书法观音菩萨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学佛的人,常见的俗知俗解,他已经不着了,没有兴趣,也不会当真。但是佛说的道理,他”定会当真。但是佛讲的道理与世俗的道理,其实都是道理,.且观自在而得自在,依自在而观,即知一切道理,无论是谁说的,都是“颠倒梦想”。
佛讲的道理是让你见真实的,如果你见了真实,就没有道理了。如果你没有见真实,而是着在他讲的道理上,你就得了道理,没有得到真实,你就落在颠倒梦想里了。
佛境见到真实,得了自在这个人就得解脱了,他就知道理是活的,横说整说都可以,因为没有理,讲理是为了让你得解脱,如果你没有得解脱,反而把理执着起来,给自己再加道束缚,你就没有觉情,反而落在顺倒梦思里了。所以虽然是佛理,也不.定能使人觉悟,也可能会使人颠倒。
佛讲了很多道理,讲了很多法,都是让人远离颠倒梦想的。但你是不是能远离颠倒梦想,那就不定了。
因为道理且讲出来,就成了一个东西,成了一个有,成了一个可知可见、可学可解之物,它就落在五蕴之中了。你若因此执着,你就掉在颠倒梦想里了。所以自古学佛的人很多,成佛的人很少,他们在哪悟呢?都在“颠倒梦想”里。就因为如此,观音菩萨在讲一切皆无时,特别把佛讲的道理也举出来,告诉舍利弗这些也在其中,也概皆无,才能“远离颠倒梦想,得见真实。
千手观音学佛的人,于观自在时,一切不着,连佛讲的话也没有了,连“苦集灭道”也没有了,连智慧也没有了,连功德福德也没有了,他就真正“远离颠倒梦想”了,而到这个时候,就到了“究竟”之地。这个地方,就称为“涅架”。所以最后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得即颠倒,无得即涅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