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这3种人,不用拜佛,却离佛最近,有没
2023/7/10 来源:不详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是离佛最近的人?是不是整天跪拜在佛菩萨像前的人?还是整日里烧香拜佛做供养的人?都不是。离佛菩萨最近,不是表面的距离,而是我们的心。《六祖坛经》里说道: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心与佛心相应,心能达到佛菩萨的境界,自然能得佛菩萨加持,与佛菩萨感应道交。“一切唯心造”,心念的力量很强大,学佛是修心,莫向外求,若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心中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世人都向往阿弥陀佛所在的西方极乐世界,那里都是净土,无忧无苦,殊不知真正的净土就是我们的心中。心若清净,三千大千世界,无处不是净土。佛菩萨从来不缺也不需要什么外在的物质供养,佛菩萨最喜欢的是我们因觉悟而解脱的心,是我们那颗清净善良的慈悲平等心。若能做到,就是对佛菩萨最大的敬意和感恩。
一、“持戒”之人
很多人都觉得持戒是修行人的事,是出家人的事,在家人不必守戒。这是一种错误的知见,我们要明白,戒律不是束缚,不是教条,而是一种行为标尺,它能衡量善恶,能帮我们规避灾祸、避免造业。能守持戒律,心中就有了敬畏感,做事就会有尺度,行为有约束,自然能够诸事吉祥。
因果对一切人都是公平的,不论出家在家,一旦造恶业,果报丝毫不爽。当然,出家人若破戒,果报会更严重;但若能持戒,功德也自然更大。人应该懂得敬畏,敬畏自然、敬畏因果,并约束自我,才能达到和谐共生。希望大家能够受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大基本戒律,持戒修身,自然离佛更近、佛缘更深。
二、“禅定”之人
提到“禅定”,它主要是大乘佛教禅宗的修行方法。许多人可能没有见到过出家人坐禅入定,但如果我们深入了解禅宗故事的话,应该对此不会太陌生。就比如禅宗祖师达摩大师自印度来东土弘扬佛法,他曾经在一洞中面壁打坐入定九年。九年后,墙壁上都有了他的影子。他的定力和功夫之高深我们从中可知。包括释迦牟尼佛也是如此,在成佛之前,在菩提树下端坐七七四十九天入定,了通三世因果而后成佛。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修禅定对自己是非常有益的,它和诵经念佛一样,需要专注一心,放下万念,静心不乱,从而达到解除烦恼、清净身心的目的。就像打坐,我们一旦念头不清净,心中有杂念,就进不了禅定。入定的人,我们会发现,因为他的心如如不动,所以任何外在的东西都打扰不了他,身心安稳,观照明镜,才是真正的自在和解脱,真正地清净自性、明心见性,离佛最近。
三、“智慧”之人
在佛教里,我们常以“般若”来代指智慧。比如《心经》的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般若”就是智慧的意思。佛教六度波罗蜜,就是说六种修行的大智慧。智慧不同于知识,知识可以复制,而智慧只属于自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佛陀福慧圆满、神通无量,但是他却有“四不能”,其中一个就是“智慧不可赐”,它需要靠自己去觉悟。
佛法是智慧,但如果只知其表面,而不懂其内涵,读再多经书恐怕也是枉然。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化,但不可没有智慧。没有智慧就是没有福报,人生会活得很苦。心识愚昧、障深慧浅、颠倒妄想、无知迷信,这样的人,再修亿万年仍是愚痴人。智慧越深的人,善根足、悟性高,修行更易成就。
以上这3种人,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勤修“戒定慧”这三无漏学。希望大众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用其心、早证菩提。感恩阅读与分享。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