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心经,读懂经题,就算对佛法入门了
2023/5/23 来源:不详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由本篇开始,我们正式开讲这部字数最少、意涵最深、传奇最多的“三世诸佛心要法门”,也即《心经》。
首先,我们统一对经文字数的认识。玄奘法师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题10字,正文字,共字。当然,可能也有善信听说过此经共字的说法,其实只是略去了经题中“摩诃”两字。那么,为何前一篇文章中,用了字的说法呢?
众所周知,佛陀弘法四十余年,说法大小三百余会,始终不著一字。佛陀八十岁示现涅槃,弟子为了防止他的言传身教散佚,以迦叶尊者为首的五百罗汉,在王舍城外的七叶窟集会,以求将佛一生的说教结集成册。
集会之时,先由“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诵出佛陀的言教。为让后世佛子生信,便遵遗教,在每部经前加上“如是我闻”四个字。再由“持戒第一”的优波离尊者登坛,一日诵一律,先后八十次诵毕佛陀所制戒律。两位尊者所诵出的内容,分别被结集成“经”和“律”。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经文,为佛陀的言教,阿难尊者转述,经题则由后世佛子命名。简单来说,经题以“人(人名)”、“法(教法)”、“喻(譬喻)”为基础元素,共有“单三复三具足一”七种命名方式。譬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即为以“譬喻”和“教法”命名的经文,经题是对整部经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它的含义又体现在经文中。
佛法讲传承,如手中的灯盏,师师相受,一直可以追溯到“人天师”,即本师释迦牟尼佛。我所学的《心经》,即玄奘法师所译字版本,若我错解经义,断诸位善信慧命,愿背因果,堕恶道。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经文就含摄经题,为何还要劳师动众地讲题目,干脆开讲经文岂不痛快?实际上,我们采用的这种讲经方式,源于天台宗智者大师,也就是通过“五重玄义”来讲解大乘经典。所谓“玄义”,并不是玄之又玄,把话讲得云山雾罩,故作高深,让人听不懂。它是通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式,把佛经中的幽微妙义挖掘出来。譬如剥笋,又如缫丝,心急不得。
这五重玄义,包括:释名、显体、明宗、辨用、判教相。接下来,就是《心经》的释名。
“摩诃”二字,为梵文音译,意为伟大、广大无边,比如《六祖坛经》中就说:“何名摩诃?摩诃是大。”我们熟悉的迦叶尊者,全名摩诃迦叶,也被称作大迦叶。在此处,摩诃引申为赞美。
“般若”二字,亦为梵文音译,意为究竟的智慧。包含实相、境界、文字、方便、眷属、观照共六般若,此处专指通达宇宙真相、人生奥义的智慧。
“波罗蜜”梵文音译,意为“度无极”,引申为解脱,即“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涅槃境界。“多”梵文语气助词,意为“了”。
“心”,意为心髓、心地、中心、根本。为何说这部经是大乘教法的心髓呢?因为它突出了两个字,一个五蕴皆“空”,一个空中“无”色。一切关于佛法的修行,离开了“空无”这两个字,都是自欺欺人。譬如坐禅,轻安的境界生起,慢心也就随之而来,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手段很高明。学念佛的,那颗能念的心终于清静下来,妄念又生起了,猜度弥陀何时放光接引。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佛陀一代时教,都是围绕这颗“心”展开。
“经”,即“径”,意为道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它通向大乘佛果。
最后,将《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逐字翻译,即“伟大的智慧解脱心要法门”!所以你看,佛法无边,浩如烟海,单讲经题就有这么多道理。但是,佛法真的不难懂,只要方法得当,每个人都能学通
下期提要:讲解“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何为“深”般若波罗蜜多?“照见”又作何解释呢?五蕴为何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