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空不二,得解脱大自在
2023/4/5 来源:不详白癜风有好的治疗方法吗 http://pf.39.net/bdfyy/bdfal/160316/4790111.html
本篇讲解心经的第二句话:“舍利弗,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阅读本篇文章之前,建议先依序仔细阅读前面讲解心经第一句话的四篇文章:观自在菩萨,让自己内心平静的具体方法;最难掌握的般若,才是佛法的真正智慧;瞬间实现出世入世的智慧;只有了解佛法的苦,才知道自己有多苦。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指通过自己眼耳鼻口身接触到色,也就是自己周围的人、事、物时,必须保持在空性中。空性不能因色的变化、因色的更替而减弱,乃至脱离、失去了空性;空性不能与当下的色不相干,有任何差异。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指通过自己眼耳鼻口身接触到色时,空性必须要同时生起。空性既不能先于色出现,也不能落后于色出现。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受想行识也要保持在同样的空性中。受想行识是指“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中的同一色引起的心理变化。依据经文,这句话扩展开来就是:受想行识不异空,空不异受想行识;受想行识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识。这就是亦复如是的意思。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的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中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具体回答。明确的告诉一个禅修者,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也就是不断修行,不断累积般若解脱智慧,究竟要累积到什么程度才算成功,才已经足够,那就是在实际禅修训练中,乃至实际生活中,每个当下,每个瞬间,要做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心经的第二句话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掌握空性的标准。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明白色空不二,是否掌握色空不二,是否能做到色空不二的标准。用来检验禅修者对空性的掌握程度,熟练程度和运用程度。
很多人都听说过“色空不二”,很多人都知道“色空不二”,但很少人能真正明白“色空不二”。能做到“色空不二”人更稀少,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未来也是这样。
任何人要明白,要掌握,要做到经文中要求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是“色空不二“,都要不断培育定力,不断修观,不断修无分别,不断累积这几方面般若智慧的体验和经验,才能培育出空的能力,才能掌握佛法上所说的空。
在具体禅修中,是指要在足够定力的作用下,不断地观,也就是不断的觉知,把附着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意觉每个觉中,各自相对应的人、事、物目标物上的概念、观点、价值、情绪等等,也就是贪嗔痴,不断减弱,不断去除,到最终完全去除掉,空掉这一切,让所有目标物都以自己空的状态,也就是本来面目,呈现在自己的周围和意识里。此时,我们才能体验到空,才能明白空,也才能做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在处处、时时刻刻都保持在空性的状态中,活在空中,活在解脱的快乐自在中。
如果停留在“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这些文字上,那我们学到的只是概念,不仅不能获得空性,更不能做到空,进入空的状态。如果我们把它们作为哲理来进行思辨,也只是多了一个分别而已,不仅证悟不到空,反而与佛法要实现的不分别的目标背道而驰。
接下来,我将逐字逐句为大家详细讲解“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